董卓回到虎牢關便給呂布與張遼、楊奉送去消息,令他們返回。不日三人便摔大軍回到虎牢關。
這次他們立下大功,雖然馬騰突破了三人,但成功的阻止了大隊諸侯。
董卓、賈詡、李儒以及本部大軍能安全撤退,三人功不可沒。
董卓對三人大賞,呂布封亭侯,張遼升都尉,楊奉本就是將軍,所以只官升一級。
除了這三人,徐晃、高順以及他們手下的虎衛、天狼營,在這次軍事轉移的過程中,兩次擊退敵軍。
第一次擊退追擊的曹操,不僅為大軍爭取了布防的時間,還差點將曹操圍殺。
第二次阻擊來援的馬騰,保護了大軍有生力量,最后成功擊退了敵軍,立下大功。
虎衛與天狼營也因此而損失一半以上。
董卓等人能安全的回到虎牢關,也有他們的一份功勞。董卓同樣大賞一番,徐晃與高順均升都尉。
事后,董卓又讓徐晃、高順二人,在各軍中挑選士兵補充虎衛與天狼營,并加緊訓練。
呂布三人返回,諸侯也順著路南下,與袁紹等匯合。
經過一番了解,南下的諸侯知道袁紹等人,除了袁術因為看守糧草,沒有過多的損失之外,其余具損失慘重。
曹操由于追擊董卓,兵馬更是幾乎死傷殆盡。
而袁紹等諸侯因為中了董卓的誘敵之計,大半兵馬或被燒或被俘或被追散,兵力大減。
仔細算下來北上的諸侯不僅摧毀董卓的一路大軍,還間接的逼退董卓。
在董卓敗退的時候,組織了以馬騰為首的騎兵大隊,給董卓沉重一擊。
為盟軍立下大功。
袁紹身居盟主之位,不僅寸功未力,還讓諸侯損失慘重。
所以剛剛南下的諸侯對袁紹的盟主很不滿。
其中最激烈的兩人,便是死了弟弟的濟北鮑信和被袁紹視作眼中釘的陳留張邈。
他們都和袁紹有前怨,找到機會便想報復一番。
騎在袁紹頭上,壓袁紹一頭,一直是袁術的夢想,現在大概是他離夢想最近的時候。
袁紹損兵折將,在聯盟中威望大減,只要將之趕下盟主之位,同為四世三公的他,不是最有機會上位?
袁術藏身暗處,默默地支持鮑信與張邈二人攻擊袁紹。
馬騰與曹操兩軍元氣大傷,急需休整恢復元氣,難以給袁紹什么支持。
其余諸侯沒有遠見,在袁術、鮑信、張邈三人攻擊袁紹的時候,不僅沒有聲援,反而在一旁看戲。
一時,諸侯大亂,別說組織大軍攻擊董卓,自己不打起來已經萬幸。
曹操時常憂郁,聯盟再這樣下去非解散不可,到時候不僅攻不下董卓,還要叫天下人恥笑。
蠢笨如袁術,自以為趕下袁紹,他便能成為盟主,簡直白日做夢,暫且不說袁紹被趕下,聯盟還能不能存在。
就算聯盟存在,諸侯也不可能選袁術做盟主,極大的可能是聯盟從此沒有盟主。
可笑如諸侯,自以為袁紹是盟主,所以一切黑鍋都有袁紹背著,哪怕此次進攻董卓失敗,都與他們無關。
所以躲在一邊看戲,等著袁紹出丑。
但事實往往相反,從諸侯加入聯盟開始,便與聯盟化身一體,榮辱與共。
一旦聯盟失敗,所有人都會被貼上一個“十八路諸侯進攻董卓失敗”的標簽。
別人說起諸侯就會說:原來閣下就是進攻董卓失敗的十八路諸侯之一啊!
荊州劉表、益州劉焉、漢中張魯以及離開聯盟不久的長沙孫堅,都看著聯盟。
天下的世家、官宦也都在看著聯盟,十八路諸侯哪個能逃的掉,一旦失敗,所有人都會成為笑柄。
曹操深知這一點,但有心無力,根本改變不了如今的局面,沒兵就沒有話語權。
馬騰出身西涼,雖說是個武人,但見識不凡,直覺告訴他現在趕下袁紹不是什么好事。
不過,他不喜歡勾心斗角,何況他自己的事情還沒解決,懶得參與諸侯之事。
袁紹是現在最痛苦的人,手中無兵,威望大減,面對袁術三人的進攻毫無還手之力。
但是盟主之位豈是說不要就能不要。
袁紹不勝其擾,招來許攸商議如何應對。此時的袁紹禮賢下士,一副明主之相。
兩人相互見禮。
許攸道:“主公相召,可是為了諸侯?”
許攸能力不俗,才智非凡,在三國里絕對是超一流謀士。
由于官渡之戰許攸支持袁紹討伐曹操,而田豐反對戰爭,支持不戰而勝曹操。
最后官渡之戰袁紹大敗,而曹操大勝。
一度導致許攸被貶低,才能被低估,其的光芒也被田豐掩蓋,一輩子屈居田豐之下。
其實,在當時不管袁紹選擇討伐曹操還是不戰而勝,都是對的!
當然這只是從戰勝曹操的角度考慮,不涉及戰爭的危害。
因為不管討伐曹操還是利用青幽并冀四州的資源,都能夠大敗曹操。
許攸支持以力討伐,迅速擊敗曹操統一中原,然后休養生息,變得更加強大。
此法能速勝曹操,只是稍欠穩妥。
田豐支持休養生息,不戰而勝曹操,此法極穩妥,但耗費太多時間。
兩種方法有利有弊,但都沒錯,所以許攸的地位不應該因為這件事被低估。
而且在袁紹與曹操戰至高#潮,曹操糧草不濟,許攸曾獻斷糧之計,此計定能使曹操一敗涂地,可惜袁紹沒有采納。
后來,許攸倒向曹操,曹操本已糧斷,打算撤軍。
許攸二獻燒糧之計,曹操因此才能一戰而勝袁紹,完成以少勝多,十勝十敗的官渡之戰。
曹操勝在從許攸之計,袁紹輸在棄許攸不用,許攸一人能定袁紹與曹操二人之勝負,可見其才智超絕。
只可惜,他有兩個致命的缺點,一是愛財不忠,二是愛賣弄。
這兩個特點都不被人所喜歡,他也為愛賣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曹操戰勝袁紹之后,返回許昌,許攸醉酒,四處賣弄與曹操的同窗之誼,言語之間辱及曹操,被許諸所殺。
此時在袁紹面前,許攸依舊喜愛賣弄才智。
不過袁紹不僅沒有生氣,反而甘之如飴,將許攸奉為知己,二人臣賢主明。
袁紹道:“知我者,子遠也!諸侯步步緊逼,吾疲于應付,子遠可有妙策解圍?”
許攸大笑:“主公多慮,此乃小事爾。”
袁紹大喜:“何解?”

千年豆
求收藏,快三百了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