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素珍正在思考如何為兒子錢衛民過十周年忌日的時候,住在隔壁正泰安86號尤家老太陳月仙,正躺在床上呻吟。這幾天,胃潰瘍發作,疼的有時出冷汗。
正泰安86號尤家也是大戶人家。全家六個兄弟姐妹,再加上原先陳月仙有公公婆婆,一家十口人,住二樓和三樓,底樓早先是與錢家還有88號汪家一起開了個祥泰橡膠作坊。解放后,公私合營,祥泰作坊并給正泰橡膠廠,底樓房子就屬正泰廠了。陳月仙和李素珍都是寧波慈溪丈亭人。陳月仙的丈夫尤鴻興是奉化人,離老蔣老家溪口鎮不遠。原來在上海中一信托公司搞期貨生意,認識了公司襄理汪爾伱。汪爾伱又介紹銀行搞金融的錢志明給尤鴻興。汪爾伱的姐夫是正泰橡膠廠的股東,于是三人合資搞起了祥泰橡膠作坊,為正泰橡膠廠加工備胎,生意做得紅火。三人一面搞股票、期貨,一面搞實業,在四十年代也賺了錢。
錢志明的父親是正泰安的大房東,汪爾伱便購買了正泰安的房子,搬到了正泰安88號,錢家的隔壁。后來,尤鴻興也買了正泰安86號房子,并把祥泰作坊也搬到了自家的底樓,繼續經營。尤鴻興的老婆陳月仙將同鄉李素珍介紹給錢志明,這樣三家人都是隔壁鄰居,儼然成了好朋友。解放后三人又同時合并進了正泰橡膠廠工作。汪爾伱是資方副廠長,錢志明是資方會計科科長,尤鴻興是副科長。汪爾伱是寧波余姚人,老婆蘇明秀也是余姚人,三家都屬寧波地區,因而勝似兄弟,無話不談。在正泰安有話語權。
下午三時半的時候,里弄衛生站的徐醫生給陳月仙量了血壓、體溫,吊了鹽水,打了止疼針,陳月仙感到舒服一點。三女兒尤嘉敏從街道抽空回來看母親。
“姆媽,好一點了嗎?”尤嘉敏問道。
“好一點了。剛剛徐醫生來過了,量了血壓是正常,體溫有6分熱度。徐醫生講慢慢會好轉的。吊針里有抗生素消炎藥,年紀大了,只好慢慢來,只要不是癌癥就好了。像陳老師是胃癌走的,的確蠻可惜的,她身體要比我強多了。據說五十年沒生過病,一生病就走了。所以,我現在吃東西是要注意了。”陳月仙說道。
“姆媽,你猜,我剛才看見誰了?”尤嘉敏說道。
“我怎么知道?”陳月仙說道。
“我看見錢衛朝回來了。”尤嘉敏說道。
“啊,真的?”陳月仙說道。
“真的。”尤嘉敏說道。
“奧,知道了。大概是為錢衛民十周年忌日來的。”陳月仙說道。
“媽,劍勇會回來了嗎?”尤嘉敏說道。
“嘉玲說這兩天會回來的。”陳月仙說道,“到德國已經好幾年了,這次可能也是為他父親忌日回來的。”陳月仙說道。
“是的,錢家對他還不錯。出國留學,李素珍也給予了支持。還有錢衛朝和錢衛華。”尤嘉敏說道。
“這次回來,還要改姓,改戶口。戶口原來是在我們這里的。但是面臨要動遷,嘉玲提出來趁這次動遷,戶口和姓都動一下,將來搬到新的地方,就規范了,省得以后麻煩。再說,是錢家的血脈,我們攔不住。我已經是黃土埋大半截的人了,凡是要想開點了。過去的恩恩怨怨都趁這次動遷都了結了吧,不要再帶到新房子,留一輩子陰影了;也不想帶到閻羅王那里,繼續做冤家。”陳月仙很有感觸。
“媽,你說的對,你是開明人。我們這一代還有個糾結、疙瘩或者有個念想,到了劍勇、囡囡她們下一代,肯定是談化了,而且說不定就沒有什么印象了,不過,這件事二姐和大哥還有些想法。”尤嘉敏說道。
“嘉敏啊,你有這樣認識就對了。至于二姐和大哥有想法也正常。但是我們要講良心,要講因果,我們不能再把恩怨延伸到下一代。通過改姓,也是讓下一代親身體會一下。這么多年,錢家對嘉玲是操心操肺的。你們是同胞手足,又對親妹妹做過多少呢?這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李素珍要比我們覺悟高,氣量也大,要不是她,我們跟錢家、汪家這個結,恐怕這輩子也無法打開了。噯,我想起來了,剛剛徐醫生講,汪家媽媽也就是蘇明秀的小兒子汪明德前天在新華醫院走了,你代我送1000元溥儀,再送只花籃,表達一下尤家的祭奠意思,明白了嗎?”陳月仙說道。
“怎么會呢?他身體那么結實,一米八七的高個,一下子說沒就沒了?”尤嘉敏感到吃驚。
“說是在下班途中,突發急性心肌梗塞猝死,送到長征醫院就不行了。所以,我現在想通了,人生無常,世事難料,要學李素珍心胸寬大,潔身自好,健康長壽啊。”陳月仙說道。
“正泰安有幾個李素珍啊。五朝元老,三十年治保主任,不是我爸,說不定人家是五十年的治保主任了,創正泰安歷史,開正泰安先河,而我爸的確是得罪了不少人。”尤嘉敏說道。
“是啊,所以我讓你準備1000元溥儀,也算對汪家的歉意。當年,不是你爸鬧出來的風波,我們兩家的關系還要好一點;可是你爸這么一搞,汪家就慘了,我們兩家的關系就更僵了。”陳月仙說道。
“這也不能完全怪我爸,早晚是要知道的。”尤嘉敏說道。
“早晚要知道那是他們的事,但是從你爸嘴里講出來就不一樣了。不過,陳年爛芝麻的事,我們就不提了。你準備好以后,就交給徐醫生吧。”陳月仙說道。
“啊,徐醫生與她們有什么關系嗎?”尤嘉敏說道。
“徐醫生是汪明德的大姨子。”陳月仙說道。
“奧,怪不得,她知道的很清楚。”尤嘉敏說道。
殮我就不去了,你去一下,好像是后天。到時,你再與徐醫生聯系一下。”陳月仙說道。
“我明白了,到時我去。”尤嘉敏說道。
兩人正說話間,“咯噔”、“咯噔”,樓梯聲響了,四女兒尤嘉鈴上樓來了。
“嘉玲,你怎么現在就來了,店不用管了?”嘉敏問道。
“昨天,嘉義帶臺灣團隊,經過我們店告訴我的,說是老媽的病又犯了,所以,今天我抽空過來了,店就交給小秦和小米了。反正,他倆這么多年了,也熟悉了。”尤嘉玲說道。
自從那年送走了錢衛民以后,嘉玲拿著30萬元和尤劍勇一起到浦東三林創業打天下。錢衛朝在浦東新區黨工委工作的的戰友,幫助尤嘉鈴在華夏西路和靈巖南路交叉口的相傳三國時代吳國大將陸遜為其母修建的家廟而在上海和江浙地區頗有影響的道教崇福道院旁,租借了一個門面房,開設了一個服裝鋪。從七浦路小商品服裝市場,專門進貨批發服裝,然后到三林地區來賣。這里靠近地鐵站,且交通四達,前來光顧的顧客很多,銷路又好,賺了一筆錢。有了第一桶金以后,嘉玲又看中了陸家嘴地區的旅游生意很旺,且小弟嘉義又在搞旅游、做導游,萌發了利用嘉義的職業,做旅游生意的念頭。于是她又在陸家嘴東方明珠旁開設了一家旅游商店,專做旅游紀念品和代賣一些服裝,嘉義和他的旅行社常常幫姐姐拉生意,故生意很紅火。一人來不及做,就雇了兩個小青年一起創業,生意就越做越順,收入也比較穩定。劍勇高中畢業后,考上了同濟大學建筑系。畢業以后,嘉玲又把他送到了德國留學。前幾年,除了家庭的吃用住開銷外,咬咬牙,買了三林兩室一廳的住房,這中間,錢衛朝和錢衛華幫了不少忙。
劍勇出國留學也是李素珍和錢衛朝、錢衛華他們給予資助學費。自己也有親哥哥姐姐,但是關心很少。所以,自己有事還是愿意求錢家人幫忙。比如,水管壞了呀、燈管暴了呀,增補家具呀,甚至孩子病了,自己忙不過來,都喜歡求錢衛華、或者錢衛兵幫助,當然有時嘉義也會來幫忙,自己似乎已經融入了錢家的生活環境。最近聽說戶口要凍結了,這個地區要改造了,是由新加坡和香港、臺灣的商人投資,建設蘇河灣高檔住宅區和商務樓。因而,趁這次動遷,把尤劍勇的戶口,從尤家遷入錢家,把尤性改為錢性。
一來在錢衛民十周年忌日,使劍勇能夠歸入錢家祖脈正譜,以告慰地下的衛民英靈,使之安息。二來也算是對錢家多年來對尤嘉鈴母子照料的回報。同時,也是在動遷前,徹底可以化解兩家長期積累的恩恩怨怨。三來也想把劍勇過繼給二哥錢衛朝。因為錢衛朝結婚比較晚,夫婦倆也沒有孩子,而錢衛朝特別喜歡尤劍勇,把劍勇當作自己的孩子來對待。所以,把劍勇過繼給衛朝也是報答衛朝對劍勇的愛戴,更是對死去的抗美英烈的慰藉。這事母親陳月仙是非常支持,說是尤嘉鈴像是承繼了我們尤家的祖宗家風,清白世家、有情有義。
但是,哥哥姐姐不同意。理由是:一是兩家的恩恩怨怨并沒有完全了結,不能給冤家對頭添人脈,續香火。尤嘉鈴現在的遭遇與李素珍有很大關系,不能好了瘡疤忘了疼。二是尤家現在也沒有男丁,除了嘉義沒結婚外,其他凡是結了婚的都是女孩,只有嘉玲是個男孩。所以,老天幫忙給了我們尤姓的孩子,所以,不能輕易讓尤姓改為錢姓,這使尤嘉玲感到為難了。就兩天了,劍勇就要回來了,如何辦呢?
今天回來,一方面來看看媽媽,另一方面就想再跟媽媽聊聊,把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告訴母親,以求得母親的支持。這樣,別人再這么說,自己就有了后盾,就不怕別人七嘴八舌了。沒想到三姐也在,那自己怎么開口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