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帶頭付了錢。
因為今日是開張日,武直并沒有和大家客氣,直接該怎么樣收錢就怎么樣收錢,生意畢竟是生意。
不然讓親友們吃垮了就無以為繼了。
親兄弟,明算賬。這樣才能夠細水長流,情義長久。
李忠和顧大嫂開始留下來替武直打下手,那幾位漢子則告辭先走了。這會兒雖然已經有他們開了張,但圍觀的人卻依然只是在觀望,沒有人真的花錢買面吃……
他們覺得李忠等人一定是托,就是一碗面而已,還能有什么稀奇,還能好吃到哪里去?
原來北宋時節人們對于面條的開發還屬于小學生時期。
此時南方的人根本就不吃面條,而北方的人雖然吃,但一般也就是對付下溫飽,在味道上并沒有多大的講究與花樣,自然不可能如現代這般,光只是面條,就可以有N種不同的吃法,而且每一種吃法都非常的得勁和給力……
這個時候,他們對于各種豐富而美味的面食這一塊幾近于空白。雖然他們的早餐也喜歡吃面食,但主要流行的卻是餛飩,骨朵、炊餅、饅頭等面食之類,或者在面食之外常見也喜歡吃些灌肺、粥飯之類的早餐……
也有面條。但是這個時候卻不叫面條,叫湯餅。就是些清湯,再加上面條和一些肉,和在一起就能吃。
從這個名稱叫做“湯餅”上也可以看出來,此時的面條容易“nong”掉,坨成一個餅狀,因此口感自然不佳,不夠勁道了!
當然也正因為如此,武直才有了更大的空間,可以將面食從此在這里生根發芽,并發揚光大!
所以,武直這碗西北風,出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它就既是一碗面,又不是一碗面!
它即將引領人們的美食新風向!
不過此刻多少有一點尷尬,那些人都吃過了朝食,自然是輕易不會再舍得花錢,李忠和顧大嫂一見不對勁,連忙賣力的吆喝了起來,但饒是如此,仍沒有人買單……
武直卻不急不躁,見金蓮還站著,連忙進屋子里去抱出堂內唯一一張交椅,拉著金蓮在院子中坐好,又去把剩下的瓜子取出來,遞在了金蓮的手上。
只是那瓜子沒剩幾粒了。
武直往人群中一瞧,只見一個叫做于春的架兒正四處穿梭,兜售著瓜子。
原來宋時把混混兒叫做架兒。那架兒經常在妓x院、酒肆等處借兜售食物為名向人索取錢物,武直前日就在天王堂前見到這貨的身影,他倒是個機靈鬼,知道武直新到手個俏娘子,只是到手不怎么牢靠,畢竟還有許多禍端,因此看熱鬧的人并不會少,所以,便把握了機會,今兒個聽說是天王堂的開張日,于是又趕來賣點瓜子,混些油水。
“于春兒!”武直把那貨給叫來,買了兩文錢瓜子,那于春兒兩眼睛直溜溜的在旁邊金蓮的腿上轉,又叫道:
“大郎,還有些新鮮的果子,再挑幾個給娘子吃唄!”
“好吧,準了!”武直也不拒絕,知道這種小人最難纏,這種常盤旋在勾欄戲院的家伙,指的就是舍了一張臉,只為那三五十文快錢。一者,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臉人,二者,他還真的怕你無端罵來打來?
這種架兒就和現代的那種逢年過節時分在大商場、文化廣場等知名地點賣花的那些人一樣,上來就往你身上塞東西,或者蹲下來把你腿一抱,先生,給你女朋友、給你愛人送點浪漫吧……
一般這種場合再加上當時那喜慶的氣氛下,你抹不下面子,只好就范,花錢走人。
有時候,明面上不怕有頭有臉的人物,倒就怕沒臉且沒羞沒躁的痞子。畢竟人一痞,天下無敵。
于是武直又挑了三個新鮮的果子,費了十文錢,給金蓮、李忠和顧大嫂一人一個。
金蓮將瓜子和果子接在手中,趁沒人注意到,朝武直瞪了一眼。
那意思很明顯,這還沒掙著錢呢,倒先花出去好幾碗的錢。這要入不敷出了!
武直卻心里有數?,F在只等鐵扉道人來。
結果左等右等,卻就是不見鐵扉道人來。太陽升起來,照到院中了,暖洋洋的,金蓮坐的位置都換過好幾換了,眼看就算是現代人休假時候的過早時間都完全過去了,到了大中午,鐵扉道人這才姍姍來遲。
這中間,院中的人都也換了好幾撥了,有的人留著,有的人來來去去。住得離天王堂近的,家中人丁多的,則輪番派人過來看熱鬧,怕錯過好戲。
人人都想看這武大在搞什么鬼,賣什么牛肉面。
鐵扉道人的到來是今天的第二次高x潮。
“是鐵老先生?真的是鐵老先生?”
“你說的就是那個自稱為鐵扉道人的老頑固?”
“你小點聲,人家可是清河有名的宿儒,而且他脾氣怪得很,搞不好他把你告到衙門去……”
“衙門?怕什么,知縣不是剛剛才被山賊給殺了么,現在衙門都沒人坐鎮,可是個空衙門……”
“別胡說。像你我這種人,還是把腦袋別在褲腰袋上要緊?!?p> “鐵老先生?看來門上那副聯子的確是他老人家的墨寶了……”
“鐵老先生真的來了?大家快給他讓座!”
人們議論紛紛。一群熙攘吵鬧之下,早有人爭先恐后的讓出許多個座位來,邀請著鐵扉道人落座。
這下倒好,不用武直來請人讓個座位了,這些人竟自己把問題給解決了,very good。
“鐵老先生在上,能夠見到您,是我王二的福氣,我王家有意愿和您家結成姻親……”
“鐵老先生,請您坐我這兒,我這面前有桌子,方便您吃面,對了,您看,能不能賞個面子,做我兒子的西席?”
“你們倆胡說,鐵先生才不老,對吧,鐵先生?瞧鐵先生在院門口寫的這五個大字,真是錚錚鐵骨,令這天王堂蓬蓽生輝,來來來,請這邊上座!對了,鐵先生,您今年能不能也幫我們家大門上寫一副吉祥如意的春聯呀?”
眾生百態各有。
鐵扉道人卻隨便選了個座位坐下來,將手一拱,向大家行了個禮,道了個謝,然后就不再作聲,看向武直。
武直連忙走過去,招呼道:“老丈,我已經等了你一個早上了,來碗牛肉面?”
鐵扉道人回答道:“朝食我已經在家吃過了,平時不常吃中飯,現在來你這試一試,填個肚子就行。來碗素面吧。”

文將軍
往后一直到南宋,才有了掛面,到明清時候面條種類和吃法才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