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諸般原因,本書不得不半途而廢,在此對一直追讀本書的朋友誠摯地說一聲抱歉。
現將《大明武魁》主角朱純良的后續故事梗概在此簡單交代一下,做一個了結。
朱純良披荊斬棘,考取武舉人、武進士,御筆欽點武狀元,授官錦衣衛百戶。
開辦“科學書院”,開始在京城大肆推行新學,一時掀起巨大波瀾。讀書人分為新舊兩派,形成對立,朱純良的學說遭到一些士大夫的堅決抵制。一番斗爭下來,有驚無險,朱純良在京城站穩腳跟。
朱純良入宮當值,遇到備受萬歷皇帝冷落的皇長子朱常洛,此時朝堂之中的“國本之爭”正如火如荼,大臣與皇帝扯皮不休,朱純良教朱常洛認字,傳授算學,講解世界局勢,朱常洛對朱純良產生巨大好感。
為了平衡內閣、和大臣的爭斗,萬歷皇帝讓朱純良做皇長子侍講。
萬歷皇帝撥給朱純良一千人操練,為編新軍積累經驗,萬歷皇帝時常親自試槍、試炮,舉行內操。
司禮監秉筆太監、東廠提督覬覦掌印太監位置已久,因為朱純良欲掌印太監張成親近,屢次刁難朱純良,解下仇怨。
宮內珍寶失竊,萬歷讓朱純良清查,朱純良利用司禮監掌印太監除掉張鯨。結識宮內小太監魏忠賢,朱純良有意點撥他。
與秦良玉完婚,升任錦衣衛副千戶。
新軍練成,帶新軍奔赴寧夏,參與平定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建立頭功,升任寧夏副將,都指揮使。在寧夏操練騎兵,改良火器,造就一支勁旅。
日朝戰爭爆發,萬歷皇帝決定抗日援朝,朱純良作為參將,隨李如松入朝鮮參加第一次抗倭之戰。累功升總兵,晉升太子少保。
李如松遭遇蒙古突襲,力戰身亡。
朱純良主持第二次入朝抗倭之戰,封“威遠伯”爵,加太子太傅,左都督僉事,便宜行事。
朱純良搬到李成梁家族,鎮守遼東,同時經營朝鮮,成立朝鮮布政使司,使其成為大明的一個省,加少保銜。
以朝鮮為基地,滅掉日本,成立東道布政使司,日本納入大明版圖。遷內陸罪犯十萬人,到日本墾荒,成為原住民,并推行儒家思想,加強統治。
萬歷皇帝表彰其功,封“威遠侯”爵,加少師,左都督,持尚方寶劍,經略遼東、朝鮮、日本,便宜行事。
朱純良擴建海軍,打造鐵甲艦船,開始向海洋擴張。
萬歷駕崩,太子朱常洛登基,朱純良作為帝師,加封“威遠公”,加太傅,柱國,調回京城,操練京營。建議設“軍機處”,架空內閣。朱純良為軍機處大臣。
朱常洛一年后暴斃。朱純良攝政,開始大刀闊斧改革。進爵郡王。
天下眾望所歸,朱由校禪讓皇位,朱純良登基,開創一個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