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王府中。
暮云蠻揮舞著兩個圓形大鐵錘,有一下沒一下的砸在地面上,只聽“轟轟”之聲震耳欲聾,他每砸一次,地面都得抖上三抖。
地面數不清的新坑,說明蠻王今日已在演武場發泄多時了。
蠻王力能扛鼎,聲若洪鐘,是天生的大殺器。
兩個經典的榮譽可以完全體現他的強大:
第一,在十年前舉行的全國大力士比賽中,十三歲的蠻王單手舉起了重達千斤的石獅,一舉奪得了大力士冠軍,這個成績比第二名足足重了三百斤,一舉打破了大力士比賽的世界紀錄,刷新了大力士比賽的最年輕冠軍紀錄。
第二,三年前的“黃河之戰”時,大夏兵中了契丹和西渝兩國的埋伏,當時軍中盡是殘兵敗將,眼看即將全軍覆沒,連軍師司馬欣也束手無策。危難之際,蠻王一馬當先,掩護大軍撤退,待得敵軍來時,他一聲大喝:“大夏國蠻王在此,誰敢決一死戰——”,這一聲大喝可謂石破天驚,敵軍戰馬耳膜穿孔而死,許多軍士因這聲大喝嚇破肝膽氣絕而死,更有甚者受不了這聲大喝發了瘋病,瘋狂的斬殺本部兵馬,敵軍頓時亂作一團,夏國兵馬因此才逃過一劫。
這次大戰蠻王一戰成名,成為了大夏國人人敬佩的戰神,也成為了敵國不敢硬碰的魔鬼。
“氣死我了,氣死我了”,蠻王怒發沖冠,大罵道。
司馬欣立于演武場邊上,其單薄的身姿與蠻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道:“何事令蠻王煩惱?”,其聲音有氣無力,沙啞難聽,與蠻王對比也如此鮮明。
“還能有什么事?沒想到靖王平時不顯山不露水,關鍵時刻竟然圓滿完成了父皇交給他的任務”。
“你是說他不費一兵一卒就收復了夔州吧,我看此事定然另有隱情。靖王雖然有點名聲,但僅限于所謂的信譽,憑他帶兵遣將的能力,管理黑山監獄還行,要論真槍實彈的打仗,連蠻王的萬分之一都趕不上。”
“說這些還有什么用,事實擺在眼前,靖王這小子正率領兩萬精兵凱旋而歸。聽外面傳言,說大夏國又多了一個戰神,一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神,說靖王才是真正的戰神。”
“蠻王,你一定要平心靜氣”,司馬欣語重心長的對暮云蠻說道,他比蠻王大了幾十歲,平時既是他的軍師,又是他的長輩,所以很多話也少了許多顧忌,“這些挑撥之言,毫無疑問是太子府傳出的謠言,目的就是要削弱你在軍中的威信,祈禱有朝一日奪取你的軍權。你此時大發雷霆,無疑正中太子下懷”。
“軍師言之有理,好,我不氣了”,蠻王丟掉手中的兩個大型鐵錘,道,“這個可惡的靖王,不教訓教訓他,實在難消我心頭之恨”。
“教訓?豈止是教訓這么簡單?末將覺得應該將他除之而后快。”
“啊,軍師,這話可怎么講?”
“蠻王,你想想,三位皇子中,一直都是太子和你爭雄,你們一直斗爭了十幾年,每次你都是勢弱的那一方。要不是因為三年前你一聲大喝,孤身救下了朝廷數十萬精銳之兵,保存了大夏國的軍事實力,皇上感念你的功勞,將兵權交給你,這才隱隱有壓過太子的勢頭”,司馬欣一口氣講完這些話,實在有點強自己所難,咳嗽了半天,才平息了自己的呼吸,繼續講道,“也因為你有壓過太子之勢,皇上也漸漸對你有些猜忌之心,若是此時靖王突然冒出來,皇上正好順勢分出一些兵權給他,這無形間就削弱了你的實力,我們好不容易與太子形成的勢均力敵之勢,又將被打破,那時蠻王又將被太子壓制”。
“軍師言之有理,可靖王正率兵回京,我又有什么辦法將他除之而后快呢?”
“如果靖王回京了,蠻王切不可輕舉妄動,因為太子的眼線布滿京城,若是被太子知道你謀殺皇族,你定會吃不完兜著走。”
“你的意思是在他回京的路上下手?”
“不錯,此事宜快不宜遲”,司馬欣帶蠻王走到軍事地形圖旁,用指揮棍指著一塊山坡說道,“此地名叫屠龍坡,是從夔州到京城的必經之地。這是北山,這是南山,這是東山,這是西山,東南西北四山將屠龍坡團團包圍,只留東西兩個方向的一條過路通道,我們率領五萬鐵騎在此伏擊,定然馬到功成,靖王將插翅難飛”。
“軍師向來算無遺策,本王深信不疑,我這就去調兵遣將,即刻揮師屠龍坡”,蠻王好戰,一有戰事,定然沖鋒在前,當下毫不猶豫,準備出門點將。
“蠻王且慢,此次出兵斷不能由你出戰”。
“這又是為何?”
“蠻王請想:靖王凱旋而歸,定然驚動皇宮,若此時他被圍殺,圣上勢必勃然大怒,一定會將此事追查到底。若知道是蠻王所為,陛下會怎么想?他定然會想:“好你個暮云蠻,竟然連自己的親弟弟都敢殺,以后是不是連父皇也一并殺了?”你手握兵權,皇上本來就對你疑心最重,這事一出,還不得收回你的兵權?”
蠻王一想如是,頓時覺得冷汗淋漓,若不是軍師及時阻止,恐怕會釀成大錯。他道:“那該怎么處理?”
“為今之計,只有讓很少露面且不出名的將領率軍出征。以五萬對兩萬,以有心算無心,以精銳對散兵游勇,此戰勝卷在握,也無須蠻王親征”。
蠻王自信滿滿,他完全相信自己手底下的將領,他們個個身經百戰,比之尋常軍士,確實算得上精銳中的精銳。
他大喊道:“曾鐵牛,趕緊給本王滾出來”。
“馬上到”,曾鐵牛是個瘸子,三年前的“黃河之戰”,他跟隨蠻王出戰時不幸身負重傷,后來雖然保住了性命,卻落得個終身殘疾,他跪拜道,“蠻王有何吩咐?”
“令你率領五萬鐵騎,明日之前埋伏在屠龍坡北山,誅殺靖王”。
曾鐵牛先是一愣,倒不是因為誅殺靖王而愣,而是因為不知自己今天怎么稀里糊涂的當了主帥,這在平時想都不敢想,不管是論文論武,或是論資排輩,怎么也不會輪到他頭上來啊!
“愣著干嘛?”蠻王吼道。
“末將領命”,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短暫的愣神之后,曾鐵牛便有了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主帥經歷。
......
就這樣,太子五萬大軍、蠻王五萬鐵騎以及契丹十萬輕騎,三方不約而同的埋伏在屠龍坡。
無巧不巧,他們竟然成功的各自避開,都悄無聲息的部署著己方的戰事:
契丹十萬大軍隱藏在南山,太子五萬大軍隱藏在北山,蠻王五萬大軍隱藏在東山。
而此時,靖王的兩萬大軍正緩慢的向西山行進。殊不知山雨欲來風滿樓,等待他們的竟然有二十萬大軍的埋伏。真可謂:
三方圍攻拼血肉,
兩軍對壘報血仇。
而今誰解圍中事,
自古英雄恨未休。
預知靖王和武龍的性命如何,且聽我繼續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