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幸存者
山谷內,面積很大。
泉眼、溪流不少,隱于地勢較低的北山深潭暗河之中。
四面都是大山,且山勢險要,非人力可以攀爬,在劉錚鑫看來,這里應該是遠古時期的巨型火山環。
山寨地圖上顯示,山谷呈葫蘆形。
小葫蘆區域前出,離防御城墻很近,是山賊們的居所也是軍事方面的基地。
后面的大葫蘆區域,地勢較為平坦,水資源豐富,是絕佳的種植地,也是農戶的住處,而且自成村落—門山村。
…………
天色已晚。
劉錚鑫沒有前去查看農戶,只是走馬觀花的看了一眼,隨后直接進入山賊的議事廳,也就是小老頭的私人領地。
作為府邸。
小老頭很會享受,或者是原山賊頭目很會裝逼。
城中城一般修建了高高的圍墻(土堆上加木板)。
五棟高大的建筑物與幾棟低矮的倉房相連接合攏,形成一個很像四合院的擁有很強防御能力的建筑群。
而其他山賊頭目的房屋和一些工匠作坊,多是圍繞這個建筑群修建,錯落有致的倒有點自給自足邊陲小鎮的意思。
如今這個府邸,小老頭美其名作為嫁妝轉贈給劉錚鑫,實際上就是權力轉移的一部分。
但他并沒有把打理房間的相關人員一并轉贈,或者說他的侍從婢女本就不夠用,又或許是小老頭另有打算。
反正里面空蕩蕩的,不見任何服務人員。
只有一個疑是管家身份的老爺子和幾個村婦打掃衛生。見自己到來,退至一旁,靜默鞠躬。
懶得計較這些。
進入客廳后,劉錚鑫便命令勘兵衛召集眾頭目,準備邊吃邊喝的開個臨時碰頭會。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道理誰都懂。
不到一袋煙的工夫,客廳的地板上已經坐滿了人。
大門山山寨勢力,一共有82個大小頭目(山賊武士)。
長期居住在此的有42人。
在外的有,大山、小白、上白村三位行政官員(村長)和負責各村秩序的六位治安長官(村武頭),以及大山村常駐防御部隊的正副領隊。
還有外出行商隊伍中的四位正副領隊,再有就是與長尾家交戰,受傷留在大山村修養的七位頭目,以及阿桃母親轉交給阿桃的七位嫁妝手下。
劉錚鑫細數了一下,包括護衛自己前來的小頭目,這里一共有五十六人,大門山山寨方面沒有一人缺席。
望著下面。
這些山賊武士們幾乎都是熟面孔。
雖然他們其貌不揚,但都是真正見過血的山賊。
他們絕非普通山賊可比,可謂是山寨的核心人員,也是戰場上的絕對主力。
…………
見面會而已。
劉錚鑫并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
而是充分的利用酒桌文化,盡量的活躍氣氛,盡力的提出有趣的話題,并虛心的傾聽,認真的觀察。
你別說,酒是最好的催化劑,它能把各種各樣的人聚集到一塊。
有句話說得好:酒杯里能蹦出友誼。
男人與男人之間的酒,純粹的只為喝酒而喝酒。放下負擔,酣暢痛飲;沒有芥蒂,無需掩飾;信馬由韁,喝到哪算哪……
第一次喝酒,或許會喝出友誼。
而第二次痛快的暢飲,便能喝出一拍即合的友情。
一共兩場酒下來,劉錚鑫不但被眾人認可,更收獲了擁戴,以及他想要收集的一些情報。
就比如說:山賊眾的頭目,他們并不是擁有固定的手下,他們和眾多大名手下的武將一樣,都有各自的“家臣”和山賊追隨者。
有武勇、有智謀、有才干的人,會有很多的追隨者。
反之,則很少。你需要不斷努力去吸引追隨者,才能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除去小老頭的人馬。
眼前這四十二個大小頭目,隱隱分五個陣容。
矮冬瓜本助,可謂是山賊“武勇第一人”,也是目前山寨內最大的陣容。
擁有在場的六個小頭目,以及他們統轄的共計九十多名職業山賊的支持。或者說,這六個小頭目算是本助的“家臣”。
以勘兵衛為首的陣容,排行第二。
支持他的小頭目最多,共有九人。
但這些小頭目都跟勘兵衛一樣很“另類”,相對個人的追隨者比較少,這就造成勘兵衛的“家臣”雖多,個人“武勇”和“智謀”雖夠,但總兵力卻不敵本助,只有不到六十名職業山賊手下。
第三個陣容,尤為惹劉錚鑫注目。
因為他們的首領,就是與平所說的“擅離職守、有點太過分”的甚三郎。
他有五位小頭目支持,手底下可調動八十多名山賊,是原山賊大頭目的鐵桿手下,隱隱有沖擊本助第一陣容的實力。
而第四個陣容,并不顯眼,而且對于劉錚鑫來說更是熟人。他們是參與大山村議事廳外斗劍的高野、巖卷和秉助三人。
不過,經由勘兵衛敬酒時的悄聲授意。
劉錚鑫了解到,三人跟吉三郎的關系密切。
而且他們手下的山賊多來源于大山村周邊的原住民,沒有具體的數字,但絕不比本助少,似乎暗藏篡權奪位,企圖取而代之的心思。
最后一個陣容,是一個比較松散的聯盟。
大部分都是誰也不服誰的野武士、浪人身份,或者是一些地痞無賴、好勇斗狠之人。
可以說他們不是什么陣容,只能算是一群亡命之徒,戰場上臨時指揮作戰的足輕頭。
還有一部分,是真正的“獨行俠”。
他們跟與平差不多,不關心其它事物,只求做好自己的本分,已期在這亂世中活下來。
而這些獨行俠中,最吸引劉錚鑫視線的就是與平所說的恪盡職守的三位。
特別是一個叫安平的人,引起了劉錚鑫極大的好奇心。
…………
此人,目光如炬,不善言辭;體型高大,相貌堂堂。
特別是他不像其他人那般留著月代頭,而是道士一般盤著頭發,顯得很另類。
最主要的是,劉錚鑫發現他與其他兩位“和尚”出身、身材魁梧的山賊武士,有不少私底下的小動作。
雖然表面看似沒有交情,但他們之間私下里或無意間會有眼神的溝通和交流。
這種默契的眼神交流,絕非泛泛之交、酒肉朋友就能擁有的。
應該是一種長時間、習慣性的軍人之間的默契交流,或者是常年一起生活、彼此相互熟悉、擁有兄弟一般情誼的默契關系。
最最讓劉錚鑫感到驚奇的是,當他們三人看到自己的模樣,聽到自己的“劉姓”后,目光一閃而過的驚詫,以及不由自主的驚顫。
這些不正常的反應,被劉錚鑫的意識很輕易的抓住。
解析并解讀,結論是:這些人的來歷很有問題;這些人不像是倭人身份;這些人有著不同于倭人的禮儀和習慣,盡管他們掩飾的很好。
眼下,不是一探究竟的時候,劉錚鑫安奈住自己的好奇心。
等喝了差不多的時候,他這才直接點選安平留下,美其名,要獎勵他的盡職盡責。
并且警告眾山賊,特別是甚三郎:以前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若再有玩忽職守的現象,必將受到重懲。
最后又強調一點,明日一早要開“誓師大會”,所有的“武裝人員”必須參加會議,不允許有人缺席。
三把火終于燒了一把。
但沒燒到自己,眾山賊們心滿意足的離去,沒有人對留下安平有任何疑心。
…………
屏退左右。
連與平也包括在內。
客廳里只留下劉錚鑫和安平二人。
沉默對峙中,安平的“不自在”,更加確定劉錚鑫心中的想法。
“怒古塞喲(你是誰)?”
棒子的基本語劉錚鑫還是懂一點,他試探性的問了一句。
“回稟元首!在下,聽不懂……”
安平竭力的偽裝,在劉錚鑫的眼里幼稚的可笑。
單單“回稟”二字的運用,以及不常用的“在下”謙語,就已經暴露了他的身份。
“大明之人?口音,很像遼東一代……”華夏語脫口而出,劉錚鑫連唬帶詐。
“大人……”
安平誠惶誠恐的跪地磕頭,他的跪姿徹底的出賣了他的身份。
毋庸置疑。
他是明朝人。
祖國大地有著相同血統真正的自家人!
“毋需隱瞞!我的口音,我的相貌,我的身材,我的姓氏,我為什么會屏退左右?你應該能看出點什么……”話不用說透。
“大人是…?”
“不能確認嗎?還是不敢相信!好吧,既然你不信任我?就當我沒問,你可以回去了……”
“卑職該死!還請大人見諒!”安平標準的扣頭觸地-頓首禮。
“很好。說說你的來歷?”
“是!大人!”
劉錚鑫用意識掃了一圈,并沒有發現周圍有可疑的人員,最近的與平和幾位護衛也都站在大門外。
不過,事關重大,由不得不小心。
“隔墻有耳!盡量用倭語說話?”
“哦…哈依!”
…………
安平,原名叫陳安平。
曾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新任部車駕員外郎楊繼盛的部下。
他的部隊,屬于快被人遺忘、不被人重視的神機營編制。鎮守薊鎮,拱衛京畿,官職—掌號頭官(七品官職,參謀身份,統轄戰車子營,1衡400人)。
【神機營,自土木堡之戰后便已沒落。戚繼光曾任神機營副將,也曾擔任過部車駕一職,并重新編煉車營和步營的編制。】
庚戌之變時,俺答汗率韃靼軍入古北口,直逼北京城下。
當時大奸臣嚴嵩執政,不準諸將出擊。而點背的陳安平,正帶隊在外巡視防線,恰好遇上一隊搶劫歸來的韃靼軍,并與之交戰。
混戰之中,寡不敵眾的他們,不得不逃向天津衛。
但天津衛的守衛早就得到朝廷不準交戰的命令,自然不會營救他們,也自然不會打開城門。
可能是陳安平的隊伍抵抗過于頑強殺死了不少韃靼兵,又或者他們火器營手中的超級裝備遭到韃靼兵覬覦。
以至于這隊韃靼人馬咬死他們不放,一心想全殲他們。
于是乎,慌不擇路、有些急眼的陳安平逃到港口。保命要緊也顧不上那么多了,他們奪取剛剛靠岸的兩艘物資船后,驅趕船員直接架船順流而下。
等到了大海,他們這些人終于反應過來,但為時已晚。
不懂航海技能,又臨暴風雨襲來,再加上全都是旱鴨子的他們,只能隨波逐流,聽天由命。
憑借著身上為數不多的干糧和暴風雨所帶來的淡水,他們之中只有少部分身身強體壯的人支撐下來,直到登陸倭島的能登地區。
為了生存,他們這些幸存者不得不適應倭島,并且干起了無本買賣,直到被小老頭武力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