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主要見方丈,待我等通傳就是。只不過,方丈生病好久都不見客了,見不見要等他回應才知。”
“好說,好說,就說老家人有要事求見則成。”
“施主稍候。”
領頭僧人轉身向山上急步而去。
不一會,山上傳來一聲哨響。一位僧人上前對孫可望說:
“施主請,主持已同意見你們了。”
“多謝!”
孫可望招呼眾騎一并上山。
龍臺寺主持禪興大師,俗家姓名張明舉,本是張獻忠父親的親弟弟。張獻忠舉事不久就被他秘密地安排到這龍臺寺來做了主持。原來,龍臺寺內藏有大量的財寶,是張獻忠家族所有,張獻忠稱王后,每每獲得財寶,就會選特別珍貴的東西秘密送到龍臺寺內藏匿,所以,龍臺寺的主持也就是張家的守寶人。張獻忠稱王后多次算命得知自己可能會稱帝的風水就在這龍臺寺的清泉山,于是便選了這里作為自己的風水寶地和藏寶之所。當年張獻忠每一次派人到這一帶辦事后,都要將辦事之人秘密處死,那些人都是為他護送寶藏而來的。所以,很少有人知道此地藏有張家的財寶。
孫可望也是在張獻忠臨死時才知道這件事。當時,張獻忠對他說要他去順慶府的龍臺寺找他二爸禪興大師,守住張家的寶藏。那張交給他的紙條上寫的內容就是龍臺寺藏有張家的財寶,得紙條之人就是得財寶之人,得到財寶之后要為張家守住并為張家所用。還說到,要想得到財寶,須先得到星光劍,這劍是打開財寶的鑰匙,同時也是上古利器,傳說得劍者得天下,那劍也藏在龍臺寺,如有緣份就會得到此劍。一切的秘密都要見到張明舉后才能知曉。
現在他知曉這個秘密后,從心底有些感謝張獻忠將這天大的秘密告訴了他,發誓要完成張獻忠的遺愿,殺掉劉進忠,找到艾天明和謝怡查尋大西朝的財富。因為,他知道,張獻忠已經沒有后人了,其家族已被滅門,所以,他須得完成張獻忠這個最后的愿望。
進了山門,來到大雄寶殿外,領帶的僧人說:
“施主,主持正在病中,須得到靜室拜見,其余人等就在此等候吧。”
孫可望吩咐眾騎就地等待,自己一人隨那僧人前去。
孫可望見著禪興主持時,他已經病入膏肓,瘦得皮包骨頭,但一雙眼睛卻還不時冒有精芒來,看來還有什么在支撐著那一口氣。
“在下拜見主持大師。”孫可望一揖到地。
“你..你..可是老家來人?”禪興問。
孫可望瞄了瞄站在一旁的兩名僧人。
“明悟,明見你們下去吧。”禪興對那兩名侍候他的小僧說道。
兩名小僧低頭走了出去,出門前,一名長相清秀,行動敏捷的小僧瞟了孫可望一眼,然后隨手帶上了房門。
“你可是..老家人?”禪興迫不及待地問。
孫可望沒有回答而是從懷中掏出張獻忠給的那塊玉符遞給了禪興。
禪興接過來仔細地看了看,一臉激動:
“后繼有人了,后繼有人了。”
接著他將孫可望上上下下地看了一遍:
“你貴姓?”
“姓孫,名可望,大王義子。受侄兒一拜。”孫可望知道禪興是張獻忠的二爸。
“快請起,啊..啊..”禪興有些喘不過氣來了。
孫可望忙過去端起茶杯喂他喝水。
“這..就好…這就好..”禪興喝過水才好了一些。
他拉過孫可望的手來握著:
“我已經沒有幾天了,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你來了。來了就好,來了就好。”
孫可望接著將張獻忠臨死時,叫他來龍臺寺找他,并說要守住張家的財寶等等說了一遍。
禪興聽完后,往門外瞧了一眼說:
“忠娃娃已死的事我聽說了,只是不知道他的后事是如何安排的?”
孫可望將親兵王天鵬埋葬之事一一說了。
“既然他能將這龍符交與你,說明你是信得過之人,現在張家也沒有什么后人,你如將來有機會能否將他的骨殖移來這龍臺寺下葬,他可很信這里的風水呀。”禪興攥著孫可望的手使勁地握了握。
孫可望點了點頭。
禪興仰過頭去,靠著墊背大口地喘著氣,臉上帶著笑意。
歇了一會,禪興說:
“你帶人來了沒有?武功如何?”
“帶有十人,武藝了得。”
這時,門外那長相清秀的小僧進來說到:
“師傅該吃藥了。”說完就從旁桌上端過碗遞了過來。
禪興接過藥碗端著,對孫可望說:
“那你們就在寺內安頓吧。”禪興并沒有將財寶和星光劍的事說出。
孫可望幾次想問,又欲言卻止。
“有些事要過些時候才能告訴你,你們先安頓下來再說。”禪興想必看穿了孫可望的心思:
“還有,你們想要在這寺內站穩腳跟,必須按寺規來。”
他接著將寺規告訴了孫,說是外來駐寺的僧人必須首先要過武關,與羅漢堂管事比試;二是要剃度,并取法名;三是要為寺里化緣五十擔糧食;過了這三關才能常駐龍臺寺,同時又交代說:
“龍臺寺后山有個云谷溝,里面有座尼姑庵叫云谷庵,與我們這里很近,以前寺內有些僧人喜歡偷偷去那邊沾花惹草敗壞了龍臺寺的名聲。現已不準寺內任何人往那邊去,違者將逐出龍臺寺,你帶來的本不是修行之人所以要特別注意這個。如果違反就是他這個主持也不能法外人情。”
他同時說,要想在寺內立足就得服眾,讓僧侶們相信他們有這個本事留在寺內。
孫可望明白這個道理,以為這是禪興大師還不完全信任他,還想考驗考驗他們。
“好的,還望大師多多海涵。”孫可望客氣地說。
“那就好。”禪興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