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郡,潁陰縣,荀氏祖宅。
此時雖然已經(jīng)是夜深時分,不過荀氏祖宅之中仍是有一間書房還亮著燈光。
自從漢初劉邦大封功臣之后,整個天下就有不少豪門世族隨著大漢朝廷一同延續(xù)至今。
雖然前漢滅亡之時天下大亂有不少豪族都受到不小的沖擊,不過自從光武中興以來,原本稍有些衰落的地方士族再次興起。
潁川郡作為豫州大郡,在黃巾軍起義之前本就人口稠密百姓眾多,而在整個潁川郡之中,能夠被稱得上士族的一共有三家。分別是潁陰縣荀氏,長社鐘氏,還有許縣陳氏。
三大家族因為同在潁川郡,所以此次黃巾之亂都是各自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荀氏家族族長荀淑號稱神君,在世時頗有賢明之聲,曾經(jīng)擔(dān)任過朗陵侯相。自從荀淑去世之后,其長子荀儉同樣早亡,最后由其二子荀緄接任潁川荀氏家族族長之位。
荀緄官居濟南相,此時倒是并不在潁陰縣,族中事務(wù)一般是由其六弟荀爽負責(zé)打理。
荀爽曾經(jīng)在朝為官,不過因為劉宏的黨錮之禁離開洛陽,然后返回潁陰縣隱居不仕。
原本荀緄不在潁川,應(yīng)該是由其三弟荀靖負責(zé)打理各種事務(wù),不過荀靖此人只喜歡在家安安心心的做學(xué)問,根本不喜拋頭露面。而且自荀靖以下,其余幾個荀氏子弟同樣都是以做學(xué)問為主。
所以在荀緄和荀靖的安排之下,曾經(jīng)在朝為官有過不少待人接物經(jīng)驗的老六荀爽這才負責(zé)安排各種家族事務(wù)。
此時在書房之中,荀靖和荀爽兩兄弟正坐于上首,而下方則是一名年約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觀其面相倒是跟荀氏兄弟頗有幾分相似之處,一看就是兩人的子侄輩。
這個年輕人正是荀氏家族族長荀緄之子荀彧,因為此時剛剛及冠不久,所以并未出仕,而是繼續(xù)留在潁川荀氏祖宅之中學(xué)習(xí)。
荀彧雖然喜歡讀書,卻并不是那種讀死書的呆板儒生,反而是趁著自己讀書的空隙幫著荀爽處置一下家中事務(wù),所以荀爽對于自己這個侄子同樣是頗為滿意。
黃巾賊肆虐潁川,雖然已經(jīng)被皇甫嵩擊敗數(shù)次而且趕去了汝南郡,不過荀家在這次浩劫之中同樣是損失頗多。
荀爽先是將此次族中損失跟荀靖簡單說了一下,不過荀靖對于這些事務(wù)卻是并不熱心,只是稍稍一聽便讓荀爽自己拿主意便是。只是叔侄三人之間聊著聊著,慢慢就說到了天下大事之上。
荀爽嘆息一聲道:“此次黃巾之亂雖然最終還是要被朝廷鎮(zhèn)壓下去,不過今上如此專寵閹人,而朝中又有外戚把持朝政,只怕接下來十幾年整個天下又要變故再起了!”
黃巾之亂看似浩浩蕩蕩,不過對于荀爽這等士人來說很清楚他們難以成事。說到底,無非是天下各路豪強根本就不會跟他們同流合污,再加上朝廷派出去剿滅亂賊的皇甫嵩和朱儁等人都算是世之名將。以皇甫嵩等人的能力,想要平定叛亂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而荀爽所憂心的是,等到黃巾之亂平定之后,朝廷和天下還不知道會繼續(xù)出現(xiàn)什么變故。
看到荀爽頗為憂心,荀靖冷哼一聲道:“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心腹。君視臣如犬馬,臣視君如國人。今上不但重新宦官,而且任由外勤弄權(quán),反倒是對于朝中大臣的建議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將來天下有所變故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荀爽曾經(jīng)在朝為官,雖然因為不滿朝政而隱居在家,不過心中對于皇室還是頗為忠心的。
反倒是荀靖因為根本不曾出仕,所以對于朝廷也談不上什么忠心,只是想著獨善其身而已。
荀爽開口道:“今上雖然偶有小錯,不過只要能夠疏遠朝中小人重新重用大臣,朝廷上下未必就不能回歸正途?!?p> 看到荀爽還是這么一心為了朝廷著想,荀靖搖了搖頭對著坐在下手的荀彧開口道:“文若以為,接下來十?dāng)?shù)年間朝廷會有何變故?”
對于荀彧,無論是荀爽還是荀靖都頗為滿意,尤其是荀彧很多時候看待事情都能一言切中要點。眼見自己無法說服六弟,所以荀靖倒是想聽聽這個侄子的看法。
聽到荀靖開口,荀彧正了正身子,然后道:“如今黃巾亂軍肆虐天下,陛下雖然已經(jīng)下令皇甫將軍等人等率兵絞殺,不過就算是此次能夠剿滅黃巾,只怕將來十?dāng)?shù)年間也是變故頻出?!?p> 說到這里,荀彧繼續(xù)道:“此次黃巾之亂,說簡單點是因為張角老道蠱惑百姓斬旗起義。而歸根結(jié)底,無非是朝中外戚與宦官互相爭權(quán),天下豪門競相兼并土地,貧苦百姓根本就活不下去了,所以這才不得已隨著張角老道揭竿而起!今上只顧在后宮之中貪玩嬉戲,根本就不管百姓生活如何,所以侄兒覺得,此次黃巾之亂不過是個開始罷了。”
荀爽面色憂郁道:“大將軍何進雖然一直在跟宦官爭權(quán),不過此次黃巾之亂至少能夠讓他們警醒一點,然后更加盡心輔助陛下吧。畢竟一旦朝廷出了什么事,他們同樣是難以獨善其身啊。”
荀靖冷笑道:“何進此人不過是南陽一屠戶而已,靠著妹妹貴為皇后這才能夠被封為大將軍獨攬朝政。若是論起胸懷丘壑,此人只能算是見識鄙??!而且這次黃巾之亂皇甫嵩和盧植等人都是受到何進舉薦而出征,你覺得平亂成功之后張讓等人會愿意看到何進繼續(xù)增加勢力,然后再朝中作威作福?”
荀爽開口道:“這?大將軍手握重兵,而張讓等人不過是宮中一宦官而已,難道他們還能有實力去跟大將軍爭權(quán)不成?”
荀靖無奈的搖了搖頭,己這個六弟讀書是做學(xué)問是不錯,可若是說道眼光胸懷,反而是有些讀書讀傻了,到現(xiàn)在還是這么看不透。
看到荀靖閉口不言,荀彧對著荀爽開口道:“六叔,眼下朝廷在地方乃是施行州刺史和郡守縣令的制度,如果侄兒所料不差,一旦黃巾之亂平定之后,何進必然會想辦法說服陛下加強對于地方上的管理,六叔以為到時候會出現(xiàn)什么變故?”
荀爽畢竟是士族出身,而且曾經(jīng)在朝廷之中沉浮數(shù)年,剛才只是一心覺得皇帝還能重新振興漢朝罷了,所以這才一直看不透迷局。
而此時被荀彧這么一說,荀爽稍作思索便開口道:“文若的意思是,到時候地方郡守可能會權(quán)柄更重,而且極有可能恢復(fù)曾經(jīng)的州牧制度?”
大漢朝廷一共分為十三州,不過實際上州刺史只有監(jiān)察之權(quán)而不能隨意處理各州事務(wù),各州事務(wù)實際上還是掌握在各郡太守手中。
而荀爽口中的州牧,實際上就是太守的加強版,不過無論是權(quán)利還是轄地都要比太守打上許多,完全可以一州之地的軍政大權(quán)。
對于荀爽這等士族來說,他很清楚一旦朝廷開始施行州牧制度,等到數(shù)年之后地方勢力必然會更加強大,從而聽調(diào)不聽宣,極有可能再次演變成前漢時期的七國之亂。
想到此處,荀爽苦笑道:“大將軍雖然有心跟宦官爭權(quán),不過說到底他也是當(dāng)朝國戚,一旦施行州牧制度之后,朝廷對于地方的控制不但不會有所加強反而會持續(xù)減弱,只怕大將軍未必會同意這個法子吧?”
荀彧嘆息道:“六叔,三叔剛才已經(jīng)說的很清楚了,大將軍何進不過是南陽一屠戶罷了,如果朝廷能夠恢復(fù)州牧制度,何進正好可以趁機安插自己的心腹出任各州州牧或者郡太守。至于此舉對于朝廷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只怕何進未必有心去考慮啊?!?p> 略一停頓之后,荀彧繼續(xù)道:“張讓等人雖然只是宦官,不過他們同樣是深得今上的信任,甚至這種信任尤在大將軍之上。所以侄兒可以斷定,一旦黃巾之亂這個外患被平息之后,張讓跟何進之間的爭斗必然會更加嚴(yán)重,甚至有可能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荀靖接口道:“說句大不敬的話,今上雖然能力平平,不過只要他能夠安坐宮中,無論是何進還是張讓都翻不出什么風(fēng)浪來。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一旦今上本人出現(xiàn)什么變故,到時候才會引發(fā)文若口中一發(fā)不可收拾的變亂??!”
后漢朝廷自從建立以來,除了光武帝和明帝壽命稍長之外,自從章帝之后到如今,就沒有一任皇帝能夠活過四十歲的,甚至大部分都是三十歲左右就已經(jīng)駕崩了。
今上劉宏比起恒帝來說更為荒唐,所以他就算是三十多歲就駕崩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想到光武中興之時的文治武功,再一看今上劉宏的種種作為,就算是以荀靖對于朝廷的薄涼之心都忍不住暗暗嘆息一聲。
荀爽已經(jīng)不愿意繼續(xù)聊這個太為沉重的話題了,所以沉默片刻之后反而是抬頭對著荀彧輕笑道:“皇甫將軍此次率領(lǐng)大軍前來豫州剿滅黃巾,以他的手段想要徹底平定黃巾余孽不過是早晚的事情,不知文若可有心思前去隨軍參贊一番?”
正所謂朝中有人好做官,荀爽雖然已經(jīng)離開朝廷,不過他跟皇甫嵩等人卻還是舊識。此番詢問荀彧是否愿意隨軍參贊,無非是想要幫荀彧攢上一筆功勞,等到將來入朝為官之時也好作為晉身之資。

江山第五號
書已簽約,各位走過路過的讀者老爺們還請放心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