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陽,皇宮。
“朕果然沒有看錯人。”
劉宏看著手中戰報,臉色有些漲紅。
距離關羽水淹兩族聯軍,已經過去了五日,戰報快馬加鞭被送到雒陽。
這幾年來,各地叛亂不休,大漢兵禍連連。
劉宏雖不是什么明君,卻也操碎了心,時常感嘆大漢不復以前強盛。
卻沒想到,關羽這個出身貧寒之人,居然能夠屢屢帶來驚喜。
“段颎歷經一百八十戰,斬敵首近四萬,卻耗時十載,花費四十四億錢。”
“再看看關羽。”
“平叛不足一月,就將數萬異族徹底殲滅。”
“此等功績,比之段颎如何?”
劉宏滿面紅光,情緒顯得極其亢奮。
關羽打勝仗固然令其欣喜異常,然而打了打勝仗,卻又不耗費國庫錢財。
這才是最讓劉宏欣賞的地方。
大漢如今國庫空虛,任何大規模戰爭都要耗費許多財物,國家根本難以支撐。
張讓垂首站在旁邊,臉上露出些許憂色。
沒有人比張讓更了解劉宏。
別看劉宏貌似昏庸,做出來的事情也非常荒唐,其實心比天高。
劉宏也希望,自己能夠擁有漢武帝那種豐功偉業。
他也希望,自己能夠帶領大漢走向強盛,國威名揚四海,令異族上表臣服。
這也是為什么。
剛剛及冠的劉宏,那么容易就在王甫的攛掇下,派遣三路大軍遠征鮮卑了。
然而。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劉宏時常感嘆自己生不逢時,也感嘆沒有霍去病、衛青那樣左膀右臂。
關羽的出現,再次燃起了劉宏心中火焰。
張讓甚至感覺,劉宏很可能會把關羽,當做是他的霍去病。
事實也的確如此。
霍去病年少英雄。
十七歲便官拜驃姚校尉,因作戰勇猛,斬獲甚多被封為冠軍侯。
關羽亦是十七歲成名,一戰而天下知,揚名塞外,鮮卑懾服。
十九歲的霍去病,更是官拜驃騎將軍,率兵出擊占據河西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四萬余人。
歷史如此巧合。
關羽今年剛好十九歲,也是消滅兩個異族四萬余人。
唯一有區別的是,關羽只是破鮮卑中郎將職位,霍去病十九歲卻已經是驃騎將軍。
“陛下不會想要升其為驃騎將軍吧?”
想到這里,張讓頓時感覺心中惶恐。
以前知道劉宏想要重用關羽,張讓還有心和關羽打好關系。
奈何關羽對十常侍感官非常不好,如果繼續讓關羽升遷下去,再得到劉宏器重。
那么對于張讓而言,絕對不是件好事。
“你說,關羽和冠軍侯像不像?”
真是怕什么來什么。
聽著劉宏那莫名的詢問,張讓內心更是有些發顫。
“絕不能讓關羽成為驃騎將軍。”
張讓心念急轉,而后說道:“關將軍功績不亞于冠軍侯,也多虧陛下慧眼識英才。”
“關軍候十七歲就能官拜驃騎將軍,以關將軍之功績,陛下也拜其為驃騎將軍,恐怕滿朝文武都不會反對。”
“畢竟關將軍乃臧旻舊部,和朝中公卿多少有些關系,只要陛下有心重用,朝臣肯定會竭力支持。”
劉宏才開始聽著,還是滿臉笑容。
不過聽到后面,當即臉色微沉,心中喜悅也消散大半。
“關羽雖略有功績,相比冠軍侯仍有很大差距,若尚未及冠就被封為驃騎將軍,大為不妥。”
劉宏略顯冷淡的說道。
大漢武官職位最高者乃大將軍,次驃騎將軍,其次車騎將軍,再次衛將軍。
不過,這些將軍全都位高權重。
尋常時期。
這些將軍職位都不常置,若關羽驟然官拜驃騎將軍,無疑會成為眾武官之首。
也許有人會說,東漢末年何進就官拜大將軍職位。
何進的確擔任過大將軍職位,卻并不是現在。
何進妹妹如今尚且不是皇后,只擁有虎賁中郎將職位,在潁川擔任太守。
直到黃巾起義爆發,天下開始大亂,漢王朝搖搖欲墜的時候,大將軍職位才被重置。
劉宏繼續看著關羽遞交的文書。
很快,他就在文書后面,還發現了一封書信。
“這是?”
劉宏打開信封,看到里面內容以后,不由眉頭微皺。
原來。
這封信的內容,居然是關羽獻上的平定巴郡叛亂之策。
信中說道,巴郡板楯蠻之所以叛亂,乃是因為貪官污吏壓迫過甚所致。
板楯蠻驍勇善戰,又熟悉巴郡山地地形,想要以武力平叛只會空耗錢糧。
關羽建議,派遣賢明、寬厚太守前往巴郡赴任,然后免除板楯蠻繁苛稅收,再派人前去勸降。
如此,巴郡叛亂自然平息。
自巴郡板楯蠻開始叛亂,就成了劉宏的一個心病。
他雖然派遣御史中丞蕭瑗前去平叛,卻始終沒有獲得什么戰果。
也正是為此,劉宏才會調遣關羽回京,想讓其代替蕭瑗平定巴郡叛亂。
奈何天意弄人。
關羽剛剛回京不久,鮮卑、匈奴聯袂入侵,劉宏只得再讓關羽回去。
他本來還在考慮,是否繼續調關羽回京,令其統兵平定巴郡叛亂。
卻沒想到,率先等到的卻是平叛之策。
“這個方法,真的可行嗎?”
看著書信中內容,劉宏陷入沉思。
如今國庫空虛,根本經不起太大消耗。
假如真能以和平手段,輕易平定巴郡叛亂,劉宏絕對會依計行事。
“姑且一試,縱不成也無大礙。”
猶豫過后,劉宏終究還是下定決心,準備按照關羽的方法試試。
“對關羽封賞,暫且按下不提。”
“張讓速速擬旨,令三司推舉賢德、清廉之士,朕有大用。”
“另派人徹查巴郡貪官污吏,不管有什么背景、出身,只要是行事不軌,立即緝拿查辦!”
張讓聞言,不由心中微顫。
巴郡可是肥美之地,張讓權傾朝野,自然也有族人、門客在那里撈油水。
他卻沒想到,向來對此視而不見的天子,居然要整頓巴郡。
如此一來。
縱然張讓權傾朝野,恐怕也保不住自己在巴郡的族人以及門客。
心中雖然惶恐,張讓卻也不敢違背圣意。
他非常清楚。
自己所有權勢都來自眼前之人,有時候哪怕構陷某人,天子也會睜只眼閉只眼。
然而。
一旦天子下定決心,不管要做事情是否對張讓有利,他都只能盡力執行。
貿然做小動作,只會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