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雖然重新回到云中,卻也不敢太過張揚,更沒有擔任什么職位。
關羽如今,也沒有資格任命什么文職。
故此,賈詡只能被任命為軍師,暫且沒有擔任其余官職。
這段時間,關羽心情都很不錯。
先是得到賈詡、蔡邕兩人,而后云中春耕也進行得非常順利。
徐晃雖剛剛及冠,卻已經在軍中嶄露頭角,以前略顯散亂的士卒,如今都變得軍容齊整。
“阿雄,軍師在哪里?”
關羽放下手中公文,對著身邊關雄問道。
“軍師又去尋找蔡先生了,兩人估計又在談古論今,探討文章。”
關羽聞言,不由苦笑連連。
蔡邕乃當世大儒,才華橫溢,不僅文章寫得很好,更是自創書法‘飛白體’。
他雖然沒在朝中擔任過非常顯赫的官職,名聲卻早已傳遍九州,深得士人敬重。
賈詡現在不過三十有二,。
他雖有經天緯地之才,在學問、音律、書法這些方面,仍舊無法與蔡邕相提并論。
故此,賈詡得知蔡邕也在云中以后,更是大喜過望,居然以弟子身份拜訪蔡邕。
一人乃當世大儒、滿腹經綸,另一人乃當世毒士、胸懷奇謀。
兩人擅長方向雖不同,在一起談論時卻都能夠有所斬獲。
故此,賈詡只要有空就會前去拜訪蔡邕。
“鮮卑、匈奴最近可有什么動作?”
“鮮卑自從檀石槐死后,各部落就開始相互攻伐、吞并,更兼云中有兄長坐鎮,鮮卑根本不敢南下。”
“至于匈奴,由于于夫羅助漢軍出征鮮卑,導致匈奴損兵折將,回到部落內屢遭苛責。”
說到這里,關雄面露不忍之色。
雖說于夫羅乃匈奴人,而且在出塞作戰過程中也有小心思。
然而,關羽最終能夠攻破彈汗山,甚至殺死鮮卑可汗檀石槐,匈奴騎兵功不可沒。
可如今,于夫羅卻因為匈奴騎兵折損太大,居然被族人苛責,關雄自然會心中不安。
關羽聞言,沉默許久。
“于夫羅之恩情,我會銘記于心,不過匈奴內部問題,若不涉及到于夫羅性命,某自然不好過多參與。”
關羽乃破鮮卑中郎將,而非匈奴中郎將,名義上只能節制鮮卑,不得插手匈奴事物。
當然,匈奴如果真的造反,屯兵云中的關羽也不會坐視不管。
“其實,如今不止于夫羅在匈奴部落不好過,就連其父欒提羌渠也遭遇困境。”
關羽聞言,眉頭緊皺。
“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
“兄長可知,匈奴單于現在乃是何人?”
關羽聞言有些發愣,繼而說道:“難道不是于夫羅父親羌渠?”
也不怪關羽驚愕。
他一直都以為,于夫羅乃匈奴單于之子,那么其父羌渠自然就是匈奴單于。
關雄卻是搖了搖頭。
“前匈奴單于伊陵尸逐就于熹平元年去世,其子屠特若尸逐就繼承了單于之位。”
“然屠特若尸逐就年齡尚幼,根本無法擔任單于職位,于夫羅父親羌渠手握重兵,權利反而凌駕于單于之上。”
“故此,羌渠雖然并非匈奴單于,許多人卻都將其當做單于。”
“于夫羅所率領三千出塞的匈奴騎兵,都是羌渠親信,為的就是得到大漢支持,讓他成為名正言順的匈奴單于。”
聽到這里,關羽不由目瞪口呆。
他一直認為,爭權奪利是漢人的天性,草原人心中沒那么多彎彎繞繞。
卻沒想到,匈奴上層居然也是這般模樣。
羌渠趁著匈奴單于年齡尚小,依仗手中兵力暫代單于之位,卻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羌渠也知道。
等到單于長大以后,若不能盡早解決隱患,他始終沒辦法成為真正的單于。
這也是為什么,羌渠明知出塞攻打鮮卑兇多吉少,仍舊派兵助戰了。
如今的匈奴臣服于大漢,哪怕匈奴單于之位,也要得到大漢認可才名正言順。
羌渠如今行使著單于職權,只要親近大漢,早晚都能成為真正單于。
卻不想。
此戰三千匈奴騎兵傷亡慘重,只有數百人返回部落,以致羌渠實力大損。
“匈奴傀儡單于屠特若尸逐就,早就對羌渠心生不滿,如今看到羌渠實力折損,就想要成為真正的匈奴單于。”
“前匈奴單于雖然故去,仍有許多親信存活,這些人都支持屠特若尸逐就。”
“若換做以前,羌渠憑借手中兵力,哪怕這些人反對也不在乎。”
“可惜羌渠現在實力大減,屠特若尸逐就又占據大義名分,雙方居然勢均力敵。”
“南匈奴內戰,一觸即發。”
關羽聞言,猛然起身。
“羌渠因我才實力大減,對方雖是匈奴人,我也欠下他們恩情,不能不管。”
“待先生回來以后,好生商議一番,看看如何幫助羌渠。”
關羽感嘆自己并非匈奴中郎將。
否則,他完全可以依仗自己官職,強行插手南匈奴內政。
關羽所不知道的是,縱然自己身為匈奴中郎將,卻也不能隨意行事。
歷史上,屠特若尸逐就去年死去,很可能死于內亂,其子呼征繼承單于之位。
不過由于關羽的到來,歷史發生了些許變化。
然而歷史上就在今年七月,羌渠勾結新任匈奴中郎將張修,再次殺掉尚為孩童的匈奴單于呼征。
呼征死后,羌渠如愿以償得到單于之位,匈奴中郎將張修,卻因擅殺罪被下獄賜死。
關羽若敢隨意插手匈奴內政,下場不見得會比張修更好。
“主公,雒陽公文。”
就在關羽思慮南匈奴之事的時候,徐晃忽然臉色凝重的走了進來。
“公明,陛下有何差遣?”
徐晃雙手遞上公文。
他聲音酸澀的說道:“陛下認為將軍戍邊有功,下詔征調將軍入朝為官。”
關羽聞言,接住公文的手不由僵立當場。
他雖然從賈詡口中得知,十常侍想要對付自己,很可能會將自己征調回京。
卻沒想到,事情居然來得如此之快。
他所不知道的是,讓天子下決心征調自己回京,蔡邕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天子誤信十常侍讒言,認為蔡邕心懷怨恨。
后來蔡邕拒不回京,反而躲在云中郡,更讓天子對其猜忌不已。
經過十常侍背后挑撥離間,天子也對關羽產生猜忌,這才下詔調其回京。
“阿雄,速速請軍師及蔡先生前來議事!”

半城流煙
第一章。 多謝書友‘太極黑白兩儀熊’2000起點幣打賞,多謝書友‘流氓三教’500起點幣打賞,多謝書友‘一二十二號’、’刀鋒神行客‘、’打游擊的小絕‘、’longnianbing‘100起點幣打賞。 感謝你們一直支持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