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入現實的關羽臺詞,都能在特定情況下擁有特殊效果。
一騎當先。
關羽施展技能喊出這句臺詞的時候,自身戰意就會急劇攀升,可以增強戰斗力。
鞍刀咆哮。
關羽縱馬沖鋒喊出這句臺詞的時候,就會激發戰馬潛力,使其加快速度。
聰明,就該跟我的大刀保持安全距離。
關羽斬殺敵人喊出這句臺詞時,就會對剩余敵軍進行威懾,敵軍看到偃月刀就會下意識避退。
以上三句臺詞的潛在用途,關羽已經逐漸摸索出來。
至于血戰到底這句臺詞的內在作用,關羽也是最近才摸索出來。
當關羽得知這句臺詞隱藏屬性以后,不由欣喜異常。
不僅僅是關羽。
恐怕任何一名統兵將領,對于這句臺詞的潛在作用,都會趨之若鶩。
因為,這句臺詞作用實在太過逆天。
假如軍隊陷入絕境,關羽喊出這句臺詞以后,就能大幅度激發士卒血性,提升士卒士氣。
要知道,冷兵器時代戰爭中,士卒的士氣直接能夠影響戰爭勝負。
特別是軍隊陷入劣勢的情況下,士氣就會大幅度降低,戰斗力也就會急轉直下。
那個時候,能夠鼓舞士氣、激發士卒血性的這句臺詞,也就成了反敗為勝的關鍵。
當然,這句臺詞并非絕對逆天,也有很多限制條件。
首先,士卒們必須在陷入絕境,已經沒有生還可能的情況下,這句臺詞才能發揮出特殊效果。
士卒們但凡有活著的希望,就不可能激發‘血戰到底’的特效。
僅僅是這個條件,就有著極大局限性。
沒有任何將軍,愿意帶領麾下士卒陷入明知必死的絕境。
真要到了那種境地,戰爭已經能夠分出勝負了。
縱然‘血戰到底’能夠激發潛在特效,讓士卒們奮力殺敵,也只是垂死掙扎罷了。
哪怕最后僥幸殺出重圍,麾下士卒也必定會傷亡慘重。
其次,關羽呼喊口號的時候必須要身先士卒,而且還要有一往無前的氣勢。
假如關羽自己都被打得狼狽而逃,自己都沒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念,縱然喊破喉嚨也不可能激發‘血戰到底’特性。
而且這句臺詞對于士氣的激發的程度,也不能完全控制。
假如關羽自身表現不太好,縱然符合以上所有條件,對于士氣的激發也是微乎極微。
相反,如果關羽表現極佳,這句臺詞對于士氣的激發,可以強悍到無可想象。
最后,關羽必須身為主帥并且得到士卒們認可,才能喊出這句口號激發士氣。
若只是普通將領,很多士卒根本不可能信任關羽,自然也不會激發口號特效了。
如此看來,‘血戰到底’特性雖然看似變態,其實也并非太過玄乎。
兵法上,本就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說法。
縱然尋常軍隊,在遭遇必死絕境的時候,只要將領統帥過人,又善于鼓舞士氣,未嘗不能做到這種程度。
‘血戰到底’特效的出現,不過是增加了這種概率罷了。
很顯然,關羽此時情形符合所有條件。
這也是為什么,關羽明知檀石槐設下兩翼包抄的戰術,仍舊讓沒有提醒匈奴人了。
讓匈奴騎兵陷入絕境,正是關羽希望出現的結局。
假如這些士卒都是漢人,關羽也不可能不顧眾人生死,將士卒們帶入絕境。
然而,這些匈奴騎兵雖然名義上歸屬關羽管轄,終究乃是異族。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關羽身為穿越者,比這個時代的人更明白,歷史上異族對于華夏傷害有多么沉重。
他不是圣人,做不到對待眾生皆平等。
他只是擁有私心的小人物,有著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可以對同胞仁慈,卻絕對不會將異族當作自己人。
哪怕匈奴人此戰對于漢軍幫助很大,他們仍舊屬于異族,只可利用、削弱,而不可視之為手足。
這次出塞之戰,駐扎并州的漢軍精銳傷亡殆盡。
關羽甚至隱隱有些擔心,當匈奴人知道這種情況以后,還會不會在并州那么安分守己。
如果利用這些匈奴騎兵,就能夠達到斬殺檀石槐的目的,哪怕這些匈奴人最終會全軍覆沒,關羽也絕對不會心慈手軟。
也許有人會覺得關羽如此行為,顯得卑鄙而自私。
然亂世中想要有一番作為,仁慈就會成為最大的絆腳石。
上位者可以懷著仁愛之心,卻絕對不可以因為仁慈而悲天憫人、優柔寡斷。
“啾啾啾!”
箭矢鋪天蓋地激射而下,覆蓋了關羽方圓十數米位置。
關羽喊出血戰到底四個字以后,毫不猶豫施展了二技能青龍偃月。
此時,戰場上所有視線都放在了關羽身上。
甚至沒有任何人覺得,關羽能夠在這種密集的箭雨中,還能逃得性命。
就在關雄焦急萬分,準備不顧一切沖入戰場的時候,卻是看到了令他永遠難忘的一幕。
只見關羽騎在烏云踏雪之上,仿佛暗夜中的精靈,游走在密密麻麻箭雨之中,卻仍舊能夠毫發無損,速度絲毫未減。
不僅關雄覺得震驚,檀石槐以及雙方士卒也都完全石化。
箭雨雖然分先后,也并不能完全覆蓋所有地方,卻也很難躲避,就算再如何厲害,也會被這波箭雨弄得手忙腳亂。
可惜的是,他們卻不知道青龍偃月的附帶特效。
施展青龍偃月以后,關羽擁有三秒大幅度提升格擋以及閃避的狀態。
箭雨看起來的確很密集。
然而,以箭矢彼此間的距離以及參差不齊的落地時間,這種狀態下的關羽完全可以輕松躲避。
“血戰到底!”
烏云踏雪迅捷無比,跨越第一波箭雨的時間甚至不到兩秒。
僅僅一秒多時間,關羽就已經穿越箭雨覆蓋范圍,繼續朝檀石槐方向發起了沖鋒。
與此同時,血戰到底再次響起戰場。
如果說,關羽第一次喊出這句口號,只是吸引了匈奴騎兵的注意力。
那么當關羽奇跡般躲過箭雨襲擊,再喊出這句口號的時候,幾乎所有匈奴騎兵心中都燃起了熊熊烈火。
此時的關羽,渾身上下散發著無與倫比的魅力,本來還想著四散而逃的匈奴騎兵,再無絲毫怯意。
“有如此主帥,我等無所畏懼。"
這句話,就是所有匈奴騎兵此時心中所想。
“血戰到底!”
心理的變化,很快就體現在了行動上。
匈奴騎兵感覺到自身戰意澎湃,他們齊聲吶喊,而后跟在臧洪身后,發起了猛烈沖鋒。
“踏踏踏!”
匈奴騎兵的馬蹄聲,仿佛重錘般狠狠敲打在了檀石槐心中。
直到此時,檀石槐才猛然回過神來。
“二段攢射,放箭!”
看著電射而來的關羽,檀石槐不由心中大駭。
他一面調轉馬頭朝鮮卑人群中躲去,一面聲嘶力竭吶喊著,指揮早就準備好的弓箭手放箭。
兩軍對壘,箭不過三發。
弓箭有效射程在一百六十米左右,這個距離哪怕是普通騎兵,也只需十秒左右時間就能穿越。
如果在騎兵沖鋒的時候弓箭手才彎弓搭箭,可能只夠射出一發。
為了有效打擊沖鋒騎兵,防御方基本都會讓弓箭兵提前弓箭上弦,然后準備三段連射。
當沖鋒敵軍進入射程以后,第一段箭雨就會射出,進行短距離密集覆蓋。
這輪箭雨會射殺不少敵軍,卻仍舊會有很多騎兵沖過箭雨。
這個時候,第二波箭雨就會如期而至,再次給沖鋒的騎兵造成傷害以及恐懼。
當騎兵經歷第二段箭雨以后,已經快要接近防御方陣型,第三波箭雨就會是最后一波攢射。
關羽由于騎著烏云踏雪,再加上被動技能的速度加成,比尋常戰馬快了許多。
面向敵軍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加成,以及施展青龍偃月后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加成,更是讓烏云踏雪速度飆升到了可怕境地。
當檀石槐下令二段連射的時候,關羽幾乎已經來到了鮮卑軍陣之前。
“啾啾啾!”
震驚無比的鮮卑弓弩手,回過神來開始攢射的時候,卻由于習慣性大多都射在了關羽身后空地上面。
其余稀稀拉拉射瞄準的箭矢,哪怕關羽此時沒有青龍偃月特殊狀態附身,以烏云踏雪的靈性也能輕易躲避。
而此時,檀石槐才堪堪躲入鮮卑人群之中。
“鞍刀咆哮!”
烏云踏雪快到極致,到達鮮卑騎兵面前的時候,關羽毫不猶豫開啟大招刀鋒鐵騎。
由于關羽此時正處于沖鋒狀態,刀鋒鐵騎攻擊效果也隨之觸發。
只見踏雪仰天嘶鳴,速度再次飆升,直挺挺朝著密集的鮮卑大軍沖撞而去。
與此同時,關羽迅速揮舞著偃月刀,刀鋒迅疾如電,與烏云踏雪的速度完美結合。
開啟大招后的關羽,馬快,刀更快。
偃月刀幻化出漫天殘影,關羽仿佛出現數道分身,哪怕只有單人獨騎,卻好像千軍萬馬正在沖鋒。
踏雪奔騰,刀光閃現,所過之處血肉橫飛,無一活口。
大招施展完畢,那些擋在檀石槐身前的鮮卑騎兵,已經傷亡殆盡。
“怎么可能!”
檀石槐雙目圓瞪,心中滿是惶恐與不可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