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俠說到這里,突然頓住不語。我知他有難言之隱,便道:“趙大俠,個中若有不足為外人道也之事,您大可不必告訴我。”此時他的臉色已完全恢復如常,足見其內力之精深。趙大俠道:“萬里今夜告訴我的話,本來的確不該讓外人知道。事涉人一生清白,不敢有半點差池。”我點點頭。俗話說三人成虎,眾口鑠金,流言往往能殺人。本縣雖然不大,人口卻也不少,鄉間常有此類事情發生。有貌美的小媳婦死了丈夫,雖恪守婦道,鄰居中的登徒子調戲不成,惱羞成怒,于是到處散播流言,污人家爬灰出軌,敗壞門風。家中老人還想到衙門打官司,小寡婦卻受不了這樣的侮辱和指指點點,憤而投河自盡。人死燈滅,自然也就不了了之。縣太爺有心拿人正法,一無真憑實據,二無本朝法例,最后也只能戒諭鄉里。
既有此節,我便有告退之意,不愿再打探下去。趙大俠卻攔住了我道:“文淵,假若此事只是關乎個人清白,老夫絕不會留你至此。怕只怕,有無辜民眾遭殃。足下身為捕快,恰好職責所在,不能不事先知情,好做提防。”我吃了一驚,更多則是不解。此時烏云散去,月光正好從窗戶中流了進來,瀉灑在我二人身上。趙大俠抬眼望月,緩緩道出了原委。
原來云老島主得到的那本秘籍中的內功,會有極大缺陷。云老島主窮盡典籍費盡心血找到的解決之道,亦是要殘害三十六位童女方可。趙大俠那時候已經是江南武林領袖,也是本地豪紳,有良田萬頃,家財萬貫,與官府都是往來密切。紫氣東來此番北上,一則尋訪故人,二則,是想借趙大俠的人脈,尋找合適生辰之童女。
云無極聽到此時,仰天大笑道:“一派胡言,荒唐透頂。秘籍純屬杜撰。諸位都是江湖上成名已久的大俠,可曾聽聞有這樣的武學秘籍?”眾人暗自思忖,的確毫無印象。周通和王維揚等長者也都微微搖頭,“威武鏢局”的副總鏢頭鐵膽趙半天在場中年紀最大,江湖閱歷之豐富,典故通曉之多,場中不作第二人想。連他也暗自搖頭,表示自己從來沒聽聞有這樣的一本秘籍,倒是數百年前,江湖中曾有另外一本武學秘籍掀起過極大的風波,但是那本秘籍并不需要甚么童女,只是在緊要關頭,需要自殘而已。而那本秘籍,百不通先生明確表示,其早已經被眾位德高望重的大俠當眾毀去,無法再禍害武林。
只聽云無極繼續道:“……就算有這門功夫,需要童女過關,以我父親的本領,不過探囊取物,又何必自曝隱私,求助于人,以致授人以柄,好友反目呢?”眾人也覺得離奇,云無極言下之意,頗有道理。
趙師爺道:“不錯,以云老島主的武功,要登堂入室做采花大盜,確如探囊取物,別說是三十六個童女,就算皇宮內院三十六妃子,也沒人擋得住他。此事,說來也很簡單。云老島主究竟還存仁義之心,他想借趙大俠之手,挑選那些貧窮人家的孩子,并且想借趙大俠一樣東西,興許可以不傷害這些女孩子的性命。”云無極眸中閃過一絲光芒,趙師爺看在眼里,心下更加明了。看著眾人疑惑的表情,趙師爺也沒有賣關子:“原來趙大俠的‘金針渡與人’神功正好可以克制那奇怪內功心法之殘毒。”
趙大俠雖然仗義豪俠,但是面對至交故友的這個要求,也不能答應,無論如何,他也不愿意傷害普通人家的女子。他力勸老朋友毀掉那本武功秘籍,云家本來的家傳武功已經足以稱豪,天下武學絕無止境,何必為了虛名折煞一切。“云兄,此事要我答應,絕無可能!云兄,你家傳‘小棄子擒拿手’堪稱武林一絕,在外家功夫中已經登峰造極,你何必非要那勞什子武功秘籍。你不要再執迷不悟了,此時回頭,一切都不晚。”但那時候的云老島主哪里聽得進去,兩人漸漸吵了起來。這件事不說出來還好,說出來以后云島主也有些后悔,羞慚之下,云島主突起發難,拿住了趙大俠的穴道。
趙大俠那時“金針渡與人”神功正突破第三層境界,雖不能穴道轉移,金剛不壞,但亦已到了死穴刀槍不入,生穴能發力傷人的境界。頗耐神功初成,云老島主的金剛指力又非同小可,其先天無形劍氣破體,差點破了趙大俠的護體神功,如果不是被趙捕頭無意之間撞破,給了趙大俠喘息的機會,后果的確不堪設想。
周通這時接話道:“適才趙師爺言及老盟主往事,老朽得老盟主提攜看重,恩深似海,從無一日敢忘卻。趙師爺所言是否屬實,老夫不敢謬言,但據老夫所知,一則老盟主的父親的確為前科進士,老盟主家傳淵源,棄文從武,在我心目中,是可以比肩前輩名俠‘小李探花’之一流人物;二則老盟主修煉的確是‘金針渡與人’神功。近二十年來,老盟主德高望重,甚少與人交手,知道此功夫的人少之又少。二十年前的黑白兩道大戰,老盟主作為白道代表參與,雖然擊斃了黑道代表藍田玉和滄海月,然自己亦受重傷,沒過幾年就撒手人寰了。”言語之中,充滿了對老盟主的懷念之情。王維揚也跟著“嗯”了一聲道:“是了。我跟趙大俠相識多年,也只是隱約聽說他內功心法奇特,猶重死門,神妙無常,然而這么功夫具體叫做甚么,連我都不知道。”周通道:“老盟主的‘金針渡與人’神功來歷神秘,我們后輩也不甚知曉。他仙逝以后,只有他唯一的弟子張震會這功夫,這可惜十年前的黑白兩道大戰,張震從此下落不明。”言語之中無盡惋惜。
趙師爺捋了捋須,他長臉削腮,身形枯干,指節突出而修長,本來給人一種衙門小吏的感覺,此刻卻淵停岳峙,誰也不敢小瞧了他。他從身旁的桌子上端起一碗茶,喝了一口,才繼續往下說。諸葛風等眼尖的人,這才想起來,剛才趙師爺欺身來拿祁老三,手上的茶碗竟然沒撂下。只聽趙師爺有些蒼老的聲音再次響了起來:“但是我卻知道,你這門功夫叫做“先天棄子無形劍氣”。當年你的祖父,是在你父親快要成親的時候開始修煉,而你的父親,是在你祖父去世之后才開始修煉,那時候你已經是個垂苕少年了。只可惜島主你……”
云無極聽到這里,臉色巨變,再也按捺不住,一拂袍袖,縱身而起,右手一招“巧扣連環”,去拿趙師爺的手腕,五指快要碰到趙師爺胳膊時候,突然上翻,屈無名指和小指,抓向他喉頭,趙師爺的話立刻被逼住,說不出口,云無極蹙起發難,趙師爺想退已經來不及了,何況他身后還站著祁老三。他不及多想,手上運力,茶碗奔著云無極面門飛了過去。云無極一偏腦袋,茶碗從耳旁飛過,身勢不變,繼續鎖扣趙師爺咽喉。趙師爺用掌力彈出茶碗,本就不指望能攔下云無極,他急并攏三指,做鳳嘴狀,輕輕揮出。云無極卻只覺得“曲池穴”上輕微一麻,如果攻勢不變,自己還沒有扣住趙師爺咽喉,曲池穴已經被人點中。不待招式用老,云無極右手屈臂抬肘,頂擊趙師爺胸口,左手同時一招“夜叉探海”,直奔趙師爺肋下。這一招連消帶打,既擋住了趙師爺右手的“鳳嘴式”,又功向他腋下軟肋必救之處。趙師爺左手使“推窗望月”,攔在胸口,右手改分筋錯骨手,再拿云無極手腕。兩人變招極快,剎那間已經過手十幾招,趙師爺的鷹爪功和分筋錯骨手,對上云無極的“小棄子擒拿手”,正可謂棋逢對手,打了個難舍難分。二人皆是近身小巧功夫高手,在方寸之間騰挪閃躍,竟然絲毫沒有滯礙。看場中情形,一時半會很難分出高下。王維揚眼中卻露出隱憂。一直站在身后沒有說話的趙半天,低聲道:“總鏢頭是不是瞧出什么不妥?”王維揚看了看跟隨自己近二十年的這位身材高大、忠心耿耿的副手,雖然名義上一個是總鏢頭,一個是副總鏢頭,王維揚從沒有將趙半天當作下屬看待過,一直都是當成老哥哥對待,道:“趙兄,你怎么看?”趙半天沉吟片刻,道:“趙師爺可能不是對手。”王維揚神色一黯,道:“是也。云無極顯然還沒有出全力,他的‘小棄子擒拿手’本就不俗,他的內功心法的確有點詭異。趙師爺已經有點左支右絀,額頭已經見汗,怕是支持不了多久。得想個法子才好。”他這么說,心里卻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眾人都是武林中成名已久的人物,不好貿然下場。此時,云無極的左掌和趙師爺的右掌已經對貼在一起,另外兩只手還在拆招。眾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他二人一邊在比拼內力,一邊見招拆招,稍微不慎,一方性命難保,五臟六腑俱受重傷。周通、王維揚、趙半天、諸葛風等人均自忖,沒有這個功力敢去分開二人。到了這個地步,除非二人同時撤功,否則難免會有死傷。這時候,眾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在場中二人身上,那祁老三不知道何時已經偷偷溜走。
趙師爺跟云無極對掌的瞬間,心頭驀地起了極大的震怖。本來他以淮上清風堡的鷹爪功和折枝手,對云無極的“小棄子擒拿手”,自忖頗有勝算。清風堡鷹爪功獨步江湖數百年,自綠竹堂首任堂主宋遠衛將四十八式鷹爪手改良創新,以“花自飄零”心法糅合,創立三十六手鷹爪功以來,江湖上少有敗績,江浙一帶盛名遠播。加上宋遠衛為人正直,處事忠厚,平日深居簡出,收徒謹慎,對門人手下約束嚴格,綠竹堂得以安于武林黑白爭斗之外。宋遠衛一代武學宗師,在清風搖曳竹林的啟發下,自創六路折枝手,雖然只有六路,卻隱含千變萬化,以輕柔飄逸之姿,清風拂柳之態,卻能折斷綠竹,實有分筋錯骨之力,粘之即傷,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但是他低估了云無極的功夫。任何時候,都不能低估自己的對手。
趙師爺是一個謹慎的人,如果不謹慎,也不能在QH縣干了二十多年捕快毫發無傷。這兩年年紀大了,才名義上做了縣衙的師爺,領了個閑差,捕快領班交給了年輕人,但真遇到什么事,手下人第一時間還是找來趙師爺出馬。縣令換了一茬又一茬,朝廷人事變動頻繁,趙師爺和這幫手下卻一直巋然不動,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這里卻變成了鐵打的胥吏流水的官。只要薪俸照領,誰在乎朝堂之上坐的是誰。但趙師爺對兵馬、錢糧、戶籍、勸課、農桑、刑名等雜物都毫無興趣,那些自有縣臣、主簿、典史負責。二十年來,他雖然沒有破過什么重大的案子,抓捕過什么朝廷要犯,但在刑部也是有名號的人物,刑部老總鳳鎮圻幾次三番要調他回京城效力,幫助刑部抗衡京城武林“逍遙社”和“舊雨樓”的力量,都被他給拒絕了。往大了說,他是不愿意參合武林中的紛爭,更不想介入刑部和京城綠林之間的明爭暗斗。往小了說,他家世代安居于此,他之所以拜入淮上清風堡門下,全因當年清風堡堡主宋青青路過清河縣的時候,在寓館中突發疾病,纏綿病榻竟然一月有余,盤纏早已用盡,別說沒錢請醫生,如果不是店主心底還算善良,一代宗師早就凍斃街頭了。趙師爺的父親趙彥當時就住在寓館隔壁,是個熱心腸的漢子,見宋青青可憐,熱心照顧,幫忙找醫生抓藥,三個月后宋堡主總算恢復過來。宋堡主回到綠竹堂后,立刻親自回到清河縣,上門拜謝趙彥,趙彥這才知道,這位竟是江浙素有盛名的大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