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一家人
李慕江
現實已完結42.76萬
【中國作協2021年網絡文學重點作品扶持項目】 【第五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征文大賽優勝獎】 70年末80年初的濱城,李立笙在打鐵鋪做學徒,他只有起滿老繭的手,不知道路在何方。跟著一個叫“老秦”的師傅混,學會了制刀本領。進入國營刀廠后,他就像個異類,搗鼓電動鼓風機、機械磨刀機、沖壓機......不但被刀廠領導賞識,還靠這份特立獨行娶到了廠里銷售好手徐瑤。 可突如其來的經濟浪潮讓國營刀廠宣布倒閉,幾百人的去留瞬間成了問題...... 李立笙毅然“下海”,從小作坊到從龍頭企業,從中國制造到民族品牌,背后糅合了無數刀匠的夢想與汗水,造一把好刀,是他們內心最真實的夙愿。 日后一方熔爐,養活了一戶風雨飄搖的貧苦人家,造出了擁有1500家企業的刀具之城;制出了國貨自強不息的匠人精神,譜寫了一段南海之濱的產業升級史。 這方寸熔爐,成就了一座城。 一座城,一把器,千把刀,造一城。一座刀城,故事千萬。
-
京東往事
運河陽光
現實連載中42.18萬
《京東往事》講述了北京東部京東縣新屯村,謝氏家族的生活變遷史。 謝天祥、李玉容遇有五男二女七個孩子。1950、1960年代,是這個家庭最為苦難的時期,謝天祥作為一家之主,上有老、下有小。謝天祥是個部隊醫院的廚師,以他收入養一大家子人,日子自是捉襟見肘。然而隨著孩子們的長大,尤其是二兒子明坤、三兒子明仁先后入伍參軍,謝天祥家的被人稱為一窩“狼崽子”的家庭生活發生了大變化。 《京東往事》的上半部,以謝天祥及其兒女們為線索,為讀者展示出北京東部京東縣農村人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京東往事》的下半部,則以謝天祥的二孫子謝新為線索,通過謝新的眼睛,為讀者描繪了1980年代的巨大的城鄉差別。十幾歲的謝新,要想改變命運,要想脫離開貧窮落后的農村,做一個城里人,起碼也要做個一個吃商品糧的有居民身份的人,那就只有像父親謝明坤說的那樣——讀書。 那個初雪的夜晚,這個宿舍的時春光兌現了他的承諾,穿著短褲背心,到操場上跑步;同樣在那個夜晚,從背面的樓房里,傳來了仿佛來自天籟的《雪絨花》的歌聲。
-
大國名片
浩瀚馨語
現實已完結42.17萬
丹海市著名學者葉子赫早年有過一段教書的經歷,最讓他引以自豪的是帶過一個94屆的畢業班,并涌現幾名優秀的學生。 在一帶一路大潮下,這些學生工作在海外。無論在東南亞熱帶雨林,還是非洲大陸干燥草原,南美的貧瘠地區,中亞的不毛之地,都留下他們奉獻的身影。他們為了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心傳遞出一張靚麗的名片。 他們為此做出個人巨大的犧牲,流汗,流淚,甚至流血。 當國內遭受一場突入其來疫情時,以他們為代表的海外中華兒女展開積極募捐活動,支援祖國抗擊災情,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中國力量。 本書著意刻畫葉子赫這幾位學生為代表的在海外辛勤打拼中國人的感人事跡。 (本書為2020年中國作家協會,重點扶持作品) (本書當選2020年全國數字閱讀十佳作品) (本書被國家圖書館永久典藏)
-
巾幗在線
仙鶴神鹿
現實已完結41.82萬
十里建軍路,半部瓢城史。 女子巾幗崗是服務群眾的避風港,是緊急狀態下的報警點、求助點、屯兵點。走進校園,大手拉小手,堅持護學崗,常態化開展交通安全宣傳課,打造交通安全主題教室、宣傳長廊;走進商圈,征求商戶交通管理建議,和商戶共同創建文明交通、美麗交通;走進群眾,開展車駕管流動服務和交通安全宣傳,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這就是英姿颯爽的交警女子鐵騎隊員,哪里有警情,哪里就有她們活躍的身影。 傳承使命,她們的力量向陽而生。 花開有季,警花無期,在藏藍色的警營里,以激揚巾幗志,建功新時代! 英姿颯爽的鐵騎小姐姐盧曉雪,是位一心撲在警務工作中的女漢子,因緣際會和一位急診科男醫生成了歡喜冤家,更是聯手揭開了二十年前盧曉雪父親墜樓的黑幕,面對法與情的擇決,盧曉雪無愧于頭頂上的警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