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埋大清朝
大羅羅
歷史已完結268.1萬
朱三太孫乃是我大清死敵!為禍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說完此話,便將朱和墭之名寫在了南書房的立柱之上。 朱三太孫你要頂住啊!反清復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勁!——大明忠臣鄭經、陳近南、大佬輝、刀疤榮正興高采烈的在搖旗吶喊。 朱三太孫你知道嗎?這是你爺爺崇禎皇帝給吳三桂的遺詔,是從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換!——最愛大明朝的楊起龍,正拿著墨跡未干的崇禎遺詔,自言自語。 朱三太孫你先上,我吳三桂馬上就起兵反清!——大清平西王吳三桂躺在病床之上,有氣無力地說。 我是朱三太孫,朱三太子是我老爸,崇禎皇帝是我爺爺。但我心中只有天下為公,不想為帝圖皇,只是為了你們的榮華富貴,我才勉為其難接受皇帝這份工作的——面對群臣勸進,擁有一個純潔高尚的二十一世紀靈魂的朱和盛發自內心地說。 本書書友群群號:259356238
-
大明第一臣
青史盡成灰
歷史已完結298.81萬
元末濠州城外,朱元璋撿到了一個少年,從此洪武皇帝多了一條臂膀。抗元兵,渡長江,滅陳友諒,伐張士誠。創建大明,光復燕云。 我無處不在。 從此洪武立國,再無遺憾。大明根基,固若金湯。 針對小明王的事情,我們需要采取四階段戰術。 首先,我們宣稱什么事都沒有。 其次,我們說或許發生了什么事情,不過我們什么都不用做。 再次,我們說或許應該做點什么,可惜什么都做不了。 最后,我們很遺憾小明王以身殉國,當初要是做點什么就好了。 …… 有人問:身為太祖第一心腹重臣,如何輕松避過風風雨雨,安享天年? 張希孟謙虛地說:“仆只是大明朝卑微的社會公器,用來盛放太祖皇帝深思熟慮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