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大歷史(新華先鋒黑金系列)
何炳松
歷史已完結41.06萬
《歐洲大歷史》由歷史學家何炳松在北大授課的講稿整理而成,作者以美國歷史學家魯濱孫與比爾德的經典著述為藍本,融合中西史學理論,經過精心的剪裁與編排,呈現了公元五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歐洲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面貌。全書條理清晰,內容豐富,方便我們探索歐洲歷史的足跡,洞悉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聯系。
-
庚子救援研究
馮志陽
歷史已完結35.43萬
庚子國變期間,京津淪陷,秩序大亂,南北交通中斷,大量京官和難民危在旦夕。上海紳商在李鴻章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中國救濟善會和東南濟急善會,發起、組織和實施大規模的救援。非常時期由上海紳商發起、各省疆吏合力促成的大救援,其規模之大、動員之廣、施救對象之眾、效果之著,史所罕見。庚子國變及其庚子救援的發生,除了與19世紀中外貿易的南北差異有重大關系,本質上仍是以鄉誼為基礎的救援行動,李鴻章稱之為“造端于各人各家親友之相賑,擴充為同省同旗官民之普濟”,讓以往潛而不彰的“省籍”意識浮出水面,成為清末新政時期“省界”意識勃發的前奏,而正是“省界”意識深刻影響了新政時期的社會和政局,并最終改變了歷史。
-
唐朝原來是這樣
王覺仁
歷史已完結34.67萬
當人們談起唐朝,總和一個詞聯系在一起“盛世”。的確,這個朝代的文采風流、赫赫武功、萬國來朝的氣象讓整個世界折服。唐朝人的尚武、豁達、開明的風氣,讓后代中國人傾慕不已。但這,并非歷史的全部。盛世的背影之下藏著陰霾和血腥,極盛之后是戰亂和凋敝。本書還原了唐朝289年經歷的風雨飄搖,從我們所熟知的史實和人物身上開挖,試圖從歷史演進和人物的命運線索中,弄清大唐盛衰成敗的秘密,把握住大唐根本的王朝氣質。作者王覺仁的《血腥的盛唐》系列大受歡迎,而本書正是作者多年來唐史研究的精華集成之作。作者善于從表面的史料中透視歷史真實的灰暗底色,比如李世民篡改史書,真正想掩蓋的是什么,殘忍霸道的武則天,為何在臨終前選擇寬恕……給大家帶來通透過癮的閱讀體驗。
-
大屠殺:一部新的歷史
(英)勞倫斯·里斯
歷史已完結31.98萬
勞倫斯·里斯在二十五年的時間里采訪了納粹德國和大屠殺的幸存者和作惡者,并將親歷者的證言與新近的學術研究成果有機地整合進這段影響廣泛的歷史之中,揭示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惡名昭著的犯罪是如何進行的。里斯認為,對猶太人的仇恨無疑是納粹思想的核心,但如果不把納粹也計劃屠殺數百萬非猶太人考慮進去,我們就不能充分理解大屠殺的本質。里斯指出,其實并不存在一個大屠殺的總體藍圖,它是一系列恐怖犯罪的不斷升級。毋庸置疑,希特勒要為所發生的一切承擔主要的罪責,但里斯也提醒我們,罪孽帶有普遍性,而其后果也具有持續性,這也是“令人不安和閃爍其詞的核心問題”。
-
柏林日記:二戰駐德記者見聞:1934-1941(方尖碑)
(美國)威廉·夏伊勒
歷史已完結31.63萬
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為駐德國記者,目睹、報道了初生的納粹德國將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戰爭深淵的全過程。他經歷了協和廣場暴亂、德國吞并奧地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歷史事件,并向世界及時傳遞了波蘭戰役、挪威戰役、法國戰役和英國空戰等戰場的大量一手資料。在柏林期間,他得以近距離接觸希特勒、戈林、戈培爾等德國高層和英美等國外交與媒體人員,對于德國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細致入微的觀察。《柏林日記:二戰駐德記者見聞,1934—1941》包含夏伊勒對歐洲局勢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記錄與思考,并在日后孕育出《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這部經典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