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21章 戒欺治業,胡慶余堂名揚天下
- 第20章 一代風流,英雄身邊美人如云
- 第19章 共同得益,賺錢不與同行結怨
- 第18章 攻心為上,解后顧之憂籠人心
- 第17章 火眼金睛,識人用人不拘陳見
- 第16章 寵辱不驚,舉重若輕應對危局
第1章 前言
1840年的鴉片戰爭暴發后中國步履蹣跚地走向了近代。中華民族內憂外患,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使中國日益陷入屈從于世界列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之中,外禍日亟、烽火連年、國弱民困,亡國之禍迫在眉睫。各階級、階層、集團紛紛提出各種救國方案,探求不同的救國道路。非常之世,必有非常之人,走著非常之路,做著非常之事,以達到個人和國家的欲望和目的,胡雪巖就是這樣。他以非常之舉,超人眼光,從市井布衣、平步青云到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
胡雪巖是中國近代第一豪商。“古有先秦陶朱公,近有晚期胡雪巖。”他由錢莊白手起家,以金融為龍頭,設典當,倒生絲,開藥鋪,財源廣進;販軍火,籌軍餉,借洋款,辦船廠,周旋于官府勢力、江湖漕幫、洋商買辦、三教九流之間,層層托靠,坐收漁利;他生逢亂世,結緣權貴,納粟助賑,左右逢源;他敢于孤注一擲,善于官商結合,精于商戰謀略,巧于籠絡人心,精于做人之道,官居二品,財色雙收,留下無盡風流傳說。
然而,這一切都只是胡雪巖風光的一面。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是天從人愿,財博一生,看似風光無限,實則如履薄冰。我們把胡雪巖放到清末那個特定的舞臺上來考量,不難發現他是一個悲劇性的歷史人物。
胡雪巖出身貧寒,他發跡于官場,也敗之于官場。從他有意結識王有齡開始,就意味著必然與官場、與清末政治時局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靠王有齡的關系和勢力,投機鉆營,以精細的連環計算,收買人心、網羅賭棍、拉攏富商,混跡于勾欄賭場,迅速發跡。后來,戰亂中兩次機智地應變使胡雪巖得到了左宗棠的賞識,他便順勢依附于左宗棠的麾下。一面為左宗棠籌糧,一面利用過手的官銀擴大私人錢莊,繼而獨攬左宗棠代購洋槍洋炮的生意,并為左宗棠計劃在福建創建的馬尾造船廠籌集資金,后又創舉外債之先河。胡雪巖對左宗棠軍務的支持引起了慈禧的注意,御封其為四省稅務代理總管,后又賜黃馬褂,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紅頂商人,其事業已如日中天。為了打破洋商的壟斷,他還辦起了民族工業絲廠,迫使貪婪的英商只好求助于歷來與左宗棠為政敵的李鴻章。經過李鴻章等人的幕后謀劃,胡雪巖被摘去“紅頂”,加上因對手的煽動,錢莊突然發生齊兌,近3000萬兩銀子的家業也頃刻貽盡,一代商業奇才在困惑悲嘆中死去。
胡雪巖的一生既是一個商人在兵荒馬亂中,苦尋機遇、冒險打拼的生活寫照,又是清末官場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爭權奪利的一面鏡子,也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在內外交困中走向末路的一個縮影。100多年過去了,人們為什么還記得胡雪巖?不只是因為他創辦的胡慶余堂還在,他修建的大宅子還在,而是因為他傳奇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啟示和思考。鑒其興衰沉浮,察其短長優劣,正可使當代經營者引以為戒。
“為政要看曾國藩,經商要讀胡雪巖”。借鑒這些經驗,我們就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在不同的時勢指導下,什么時候該沖?什么時候該停?該怎樣把握機會?怎樣化危機為機遇?如何跨越障礙?如何免蹈覆轍……從而有利于我們繞過暗礁,避開漩渦,迎風破浪,化險為夷,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奮斗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我們無緣與他們生活在同一時代,但有幸獲取他們以一生的智慧、毅力、膽識、謀略所錘煉出來的經驗,是非常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