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建元新政

劉彘只是小名,他大名叫劉徹。劉徹繼位,就得跟別人不一樣,想換個紀年的方式。這之前,都是以干支紀年為主,輔之帝王紀年,比如甲子年、高帝元年什么的。但是皇帝生前哪來的廟號謚號?得死了紀年才方便。劉徹一想,欸,當年爺爺文帝因為一個杯子另立一個元年,老爸景帝當年也是一共換了兩次元年,為什么不想個記號,以后就用這個記號紀年呢?思來想去,嗯哪,這個記號就叫年號吧。

公元前140年,劉徹設立了中國第一個年號——建元,這一年也就是建元元年,他才不到十七歲。

劉徹在一開始就有著不同尋常的舉動。他注定要和之前的漢朝皇帝截然不同。

劉邦在位時,一片廢墟,亂世一直延續到文帝繼位。這期間,漢朝根本沒有精力去發掘什么人才,搞什么教育或者學術。文帝時期政局穩定,才開始注重些文化上的事情。文帝時期,很多著名學者被提拔。其中最著名的有兩個,一個叫晁錯,景帝時期削藩的那個;一個叫賈誼,著名的一個政論家。

這兩個人在文帝朝就已經提出了各種關于改革的建議,但是文帝僅僅采納了其中一小部分舉措——文帝是個冷靜的皇帝。但是文帝開始意識到文化的重要性。在秦末,秦始皇焚書讓民間藏書幾乎成為奢望,國家館藏的書籍也被項羽一把火燒了。很多古代的經典,在文帝時期實際上已經或者即將失傳了。而晁錯在整理和搶救這些古籍方面,確實為中華民族乃至世界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文帝時期,大部分瀕危古籍都被搶救,并且出現了很多學者,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等學派又出現了很多大學者,逐漸恢復了往日顯學的地位。整個國家的學術氛圍欣欣向榮。

這其中,當時被稱之為黃老之學的道、法中和思想深受文帝、竇太后的青睞。黃老之學崇尚安靜,反對過分變革與戰爭,總是強調戰爭和改革的反面作用,提倡“無為而治”、減輕賦稅、強調法律的作用。在這種指導思想下,漢文帝確實為漢朝贏得了積累的時間。

但是景帝開始就不一樣了。景帝的老師是晁錯,晁錯本身就帶有一些儒生的色彩,加上后來參與整理的古籍多是儒家經典,耳濡目染地間接影響了漢景帝。所以漢景帝在培養皇子的時候,特意安排了一些儒生去做皇子的老師。一些皇親國戚也開始向儒學傾斜,比如劉徹的舅舅田蚡,景帝的表兄弟竇嬰等等。

這樣的情況是必然的,因為黃老之學與儒學相比,有著太多的局限性和軟弱性,甚至有對內殘酷對外妥協的成分,最糟糕的是黃老之學自我更新的余地也遠遠不如儒家。

景帝時期,齊人轅固生因為研究《詩經》取得很多成果,被召為博士(有點類似后世的翰林院翰林)。當時,博士之中,最具權威的是黃老之學的黃生。轅固生與他關系并不融洽,干脆,兩人請景帝前來參觀儒道兩家博士的學術辯論會。

此次學術辯論會的題目是“商湯王滅夏與周武王滅商是否合理”。其實這個問題在當時已經辯論很久了,黃老和儒家一直爭論不休。

黃生首先發言:“我方認為,湯武二王對當時的中央政府發動戰爭,并不是順應天命,而是弒君篡位。”

轅固生說:“我方觀點認為,當時中央政府的首腦夏桀和商紂都是暴君,天下的民心是順著湯王、武王的。天下的民心希望湯武能夠取代當時的中央政府,桀紂的人民不愿意為桀紂賣命而投靠湯武,湯武的繼位也是帶有不情愿性質的,怎么能說是沒有順應天命呢?”

黃生說:“帽子就是舊了,也得戴在頭上吧?鞋子再新,也得穿在腳上吧?為什么呢?就是因為上下分工不同。湯武作為臣子,在天子有過錯的時候不去想著怎么勸諫,反而因為勸諫無效就把天子殺了,自己稱王。這不是弒君篡位是什么?”

轅固生只好使出撒手锏:“這么說來,我朝高皇帝取代秦朝成為天子,怎么說?”

就在這當口,景帝突然發言:“好了,好了。這個,吃肉不吃馬肝(后人訛傳馬肝有毒,其實應該只是說馬肝不好吃或者難啃),不能說這個人就不是美食家吧?今后啊,這種不和諧的問題就別提了。學者不討論這些湯武革命的事情,就是偽學者么?”

景帝再不發言終止辯論,說不定兩邊就得罵到高皇帝那兒去了。這次,竇太后又不高興了,召見了轅固生,問他《道德經》上的學問如何。轅固生淡定地說了句:“就那么回事,給家庭婦女看的?!?

竇太后能饒得了他?立馬叫來人,把轅固生丟到斗獸場去和野豬搏斗。好在景帝悄悄地給了轅固生一把利劍,轅固生當年在地方上參與軍事訓練也是個好手,一劍刺下去,正中野豬的心臟。

從這個事情可以看出:第一,景帝時期,中央級別的學者中儒派的已經有了一定的話語權;第二,竇太后是黃老學的腦殘粉;第三,景帝更傾向于儒學;第四,當時的黃老之學思想更加死板教條。

劉徹在儒黃兩派爭鋒的時代長大,即位之初的他,帶著對儒學的向往和對奶奶的叛逆,開始了一場雖最終失敗但是影響了兩千年的改革——建元新政。

劉徹與文景不同,他從來沒想過指望和親換來和平。此時爺爺和爸爸已經積累下這么多的家業,國家完全有實力進行一次整合。路已經鋪好了,就等著他收拾好國家,與匈奴決一死戰了。

在儒派官員,舅舅田蚡、表叔竇嬰(當時的丞相)的指引下,年輕的劉徹提拔兩個儒生進入高層。一個是趙綰,任御史大夫,一個是王臧,任郎中令。這個閘口一開,大量儒生進入到高層。

其實,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這都是好事。首先,在這個時候,中國確實需要一個統一的價值觀,用現在的話說,確定一個普世價值。而在眾多思想中,道家太出世法家太極端,唯有儒家思想是最為獨到。

很多人估計受到新文化運動和后世儒家尤其是滿清腐儒造成的負面影響,對儒家無甚好感。實際上,就算是現在,有人極力反對儒家思想,那么無非三個原因:第一,沒能理解儒家思想;第二,純粹人云亦云;第三,本身價值觀不正。最近據說教師節要改時間了,改成孔子的生日。呵呵,其實國外很多國家(好像美國也是)都是以9月28日孔子生日為教師節。

歪樓了,我們繼續說劉徹的改革。這次改革,各個儒生都提出了很多建議,無非兩個方面:第一個,興儒學;第二個,除弊政。

建元元年初,劉徹就頒布了“舉賢良”的政令,希望能夠招攬一些人才。這個其實已經具備后世科舉考試的雛形,被各個單位舉薦的人才,統一考試,寫一篇自由發揮的策論,對某個國家時事發表看法。御史大夫衛綰就建議皇帝:“所推舉的賢良之才,在回答您問題的時候,要是有人引用申不害、商鞅、韓非、蘇秦、張儀這些人的話,請求皇上都不要重用他們。這些都是禍國殃民的角色?!睗h武帝同意了,這下,至少法家縱橫家的學者是參加不了考試了。

在推舉的“賢良”中,有個人脫穎而出,此人在文帝時期就已經是博士,此時其實已經取代告病隱居的轅固生成為儒林的宗師——董仲舒。

他在《舉賢良對策》這篇文章中提到:今后招博士,如果不是學習六藝的,不是研究孔子的,就別招了。統一咱們的教育,統一咱的學術考核內容。

這句話說到劉徹心坎里了。要是那幫子老臣還拿著黃老那一套,再經營幾十年也別想出擊匈奴。只有讓儒生掌握話語權,整個國家才能有改革的活力與動力,才能有一舉北伐的魄力與實力。

劉徹將這個作為改革的一部分,并且幾乎是首要任務。竇太后的心理,我們可以猜到了。接著,當時的儒學大師,《詩經》研究學的泰斗——竇嬰、趙綰、王臧等人的老師申公也被接到了長安,準備興修名堂,供儒家學者講學。這些儒生也進一步規范了高帝時期傳下來的禮儀,提高了國家威望。

沒幾個月,改革如火如荼,竇太后身居深宮,朝中掌權的黃老派官員越來越少。但是黃老派強調隱忍,所以并沒有發作。

接著,與董仲舒一起參與考核的嚴助,開始受到重用,成為中大夫(議論政事,相當于議員或者秘書之類)。這標志著劉徹準備對文景時期的弊政動手。改革的重點,就在京師,針對關中京畿地區的種種不合理現象,漢武帝準備大刀闊斧了。

文景時期,很多沒有官職的貴族不愿意去自己的封地,就待在長安。早在文帝時期,就執行過一次半強制性的列侯就國,讓一些貴族去自己的封地養老。這樣,舊貴族遠離政治,讓新鮮血液更好更快地流淌,他們回到封地,也能讓封地的經濟文化得到發展。

還有個現象最是不合理。在秦代,沒個通行證你別想過函谷關,漢高帝也繼承了這個政策。他們這樣做其實好理解。對于秦來說,函谷關之外那是“被占領區”,函谷關內才是本土。對劉邦來說,函谷關外是諸侯國地盤,關內才是中心。對于呂太后來說,函谷關外是劉家的,關內才是自家的。但是伴隨著文景時期的削藩,關外的土地也大半歸屬中央,這時候出入關還得拿通行證,不僅沒有意義,還對經濟發展、物流交通、文化交流都很不利。

劉徹一合計,嗯,差不多了,說改就改。順便,自由下言論,讓人們可以放心大膽地檢舉違反政令的皇親國戚。

建元二年十月,大刀闊斧還沒砍下,一只老手擋在了劉徹面前——竇太后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原來,改革剛剛涉及到貴族回封地,就讓那些舊大臣叫苦不迭。設想下,誰不想在京師這樣的大城市待著過好日子?這個時候他們可不管什么清心寡欲的無為而治,一個個找到太皇太后那兒訴苦。太后啊,這個祖宗之法是要被皇上改完咯。太皇太后啊,不知道先帝看到這樣會怎樣。太皇太后啊,我們黃老之學算是完蛋了……

吵著吵著,太皇太后也坐不住了,準備干涉下朝政。首先就要求劉徹放棄改革,重新回到黃老學說“無為而治”的基本國策上來,繼續休養生息,不要折騰。這下,十幾歲的劉徹可抓瞎了。

眼看都快一年了,改革的成效就要出現,儒學好不容易掌握了話語權。改革是皇帝提倡的,現在要皇帝下令終止改革,皇帝豈不是很沒有面子?可是,皇帝也不能不給太皇太后面子???左也是面子,右也是面子,兩邊的面子都傷不起。這是真傷不起。

劉徹左思右想,干脆心一狠——我也玩次政治斗爭。他找到改革派的趙綰、王臧說:“明兒個上朝,你們呢就提議‘以后啊,這個朝政就別老是請示太皇太后了,太皇太后畢竟一大把年紀,也該休息休息了?!缓笪揖捅硎就狻T趺礃??”

這兩個初入政壇的小年輕也不懂,就這么答應了。

第二天,趙綰按照劉徹的指示上奏,劉徹假裝思考良久,最后同意了。結果現實將這三個年輕人打入了谷底。竇太后聽說之后,對外宣稱:“這兩個人是想再做新桓平?!?

新桓平是文帝時期一個江湖騙子,那個讓文帝另立元年的玉杯,就是他送的。杯子上寫了“人主延壽”的字樣,并且謊稱是神仙送的。他靠著這樣的騙術,得到了文帝的信任,被封為大夫。后來丞相張蒼和廷尉(相當于后世的刑部尚書)秘密成立專案調查組,找到了雕刻玉杯的工匠——新桓平被誅滅三族,滿門抄斬。

于是竇太后以挑撥宗室關系為理由,終止了各項改革,并認定趙綰、王臧為主謀。隨后派人暗中調查甚至制造趙綰、王臧的經濟問題,并且拿著這些問題擺到劉徹面前。劉徹沒辦法,只好下令將御史大夫趙綰、太尉王臧革職下獄。

漢代的女人估計都很兇狠,呂后我們不必說。竇太后手上,也斬了一個郅都啊。趙綰、王臧兩個人那叫一個悔,在牢房里是擔心受怕、膽戰心驚。沒多久,就傳來兩個人在獄中自殺的消息。對于這個事實,劉徹無能為力。

隨后,田蚡、竇嬰也都遭到罷免。好在竇太后是個慈祥的老人家,對家人還算客氣,沒有將他們治罪。同年,黃老派的許昌接替竇嬰為丞相,莊青翟為御史大夫(之后也擔任太尉)。儒學大師申公,也無奈地停止了講學計劃,告病回到故鄉。

劉徹被架空了,他在朝中只不過是個傀儡,只能按照奶奶的指示辦事,甚至于奉旨辦事的權利都還在丞相手上。劉徹身邊信得過的只剩下屈指可數的幾個親信了。中央換血之后,嚴助成為改革派碩果僅存的官員,依舊是皇帝的秘書?;实鄱疾凰闶铝耍实勖貢杏妹??好在他苦心設立的親軍還在,這是一支由戰死官兵家的孩子組成的軍隊,職業化程度非常高,精通各種作戰技巧,與匈奴射雕者不相上下。

建元二年的三月,劉徹去霸上參加了上巳節的儀式,這個百無聊賴的年輕人想去走走,反正朝中的事情也不用我操心。回宮的時候,路過了姐姐平陽公主的府上,干脆就走了進去。

漢代的公主,只要不是嫁到匈奴去,那比諸侯王還舒服,每天就在家里吃喝玩樂。平陽公主家里就有不少歌舞伎,每天組織演出,開心得不得了。這會兒弟弟來了,還是皇上,當然會找來最好的歌女舞姬來給劉徹表演。眾多的歌女之中,一個窈窕婉約的身影深深打動了這個十七歲少年的心。這個歌女名叫衛子夫,她母親就是個奴仆,同時也是某個基層官員的二奶。因為是私生女,所以跟媽姓。她還有個弟弟,叫衛青,是個侯爵家騎馬的跟班。

劉徹早在八九歲時就已經結了婚。那是一場純粹的政治聯姻,為了得到太子之位,劉徹與姑媽館陶長公主劉嫖的女兒陳氏被迫成親。野史上說,陳氏名叫陳阿嬌,當初姑媽劉嫖問劉徹:“我把阿嬌嫁給你好不好?”劉徹回答說:“如果能娶到阿嬌,我就做個金屋子讓她住。”然而傳說終究只是美麗的故事,實際上,陳氏比劉徹至少大了十幾歲,是劉徹的大表姐。對于一個八九歲的孩子,明白什么?跟指腹為婚有區別?再者說,此時的陳阿嬌,少說也將近三十歲,劉徹心里會對那場婚姻滿意?

平陽公主也看出了劉徹的心思——一個十七歲的少年老是盯著一個美女,其實誰也不用猜了。劉徹長嘆一聲,跟平陽公主說:“姐姐,我去更衣?!备?,是在某些場合對如廁的一種稱呼。作為皇帝這樣的貴族,“更衣”也是要人伺候的。平陽公主示意衛子夫跟過去服侍……

他們的感情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了。年輕的劉徹在愛情的召喚下,重新振作。

改革現在是行不通了,但是時間掌握在劉徹的手上,他才十七歲,現在要做的就是等待。但絕不僅僅是等待,劉徹的眼光遠遠高于之前的任何一個皇帝,包括秦始皇、漢高祖,以及他的爺爺漢文帝。不知道是哪來的消息,被匈奴人打敗的月氏國一直被逼迫到匈奴的西方,如果能夠找到月氏國,聯合起來,可以讓匈奴陷入兩線作戰,漢軍在戰略上就能取得上風地位。(實際上此時漢朝民間與外界的交流已經遠遠超過了漢朝政府的想象,后面會提到的。)

此時的漢朝,實際上處在匈奴的“C”形包圍之中,北方、東北、西方都是匈奴人的地盤,秦朝擴張的河南地(今河套一帶)也被匈奴占領——這是導致文帝時期匈奴入侵就會危及長安的根本原因。

劉徹發布了一道命令,與改革無關,只是想找人出使西域,找到傳說中的月氏國。劉徹沒有什么權利,這道命令只能傳達給身邊的幾個侍衛。一個叫張騫的自告奮勇,并且說,自己有個手下就是匈奴西域人(此時西域是被匈奴占領的),叫堂邑父,或許還可以做向導。

建元二年(前138年),張騫和堂邑父帶著一支一百多人的隊伍整裝出發,離開了京師。不久,就在茫茫的草原上失去了消息。(也有說是建元三年出發,估計是歷法計算出現差異的。)

沒多久,一個好消息傳來——衛子夫懷孕了,這是劉徹的第一個孩子。無論是男是女,意義都是重大的。有人歡喜有人愁,陳皇后能開心?陳皇后她媽媽長公主能開心?長公主可不好惹,一查,哦,衛子夫你還有一個弟弟叫衛青是吧?我還玩不過你一個奴仆?在皇帝身邊當差了不起么?當晚就把衛青綁架了。

衛青是個苦命的孩子,從小吃苦。一次有個看相的說:“哎呀,你是貴人相,以后肯定是萬戶侯!”小衛青只是笑了笑,說:“唉,奴才家的孩子,不被別人打我就安心了,還想什么封侯。”

劉徹手下的騎郎(騎兵衛士)公孫敖坐不住了,帶著幾個年輕力壯的就去長公主那兒把衛青搶了下來,保住了衛青的命。劉徹一看,我小舅子人緣蠻好嘛,就任命他做了建章監(實話說,當時劉徹沒實權,這些烏七八糟的官職我也搞不懂)。

要想在以后順利進行改革,靠著幾個侍衛秘書,干等著竇太后放權或者去世可不行。逮著機會,就得讓手下人去歷練。

機會說來就來。

當年的吳王劉濞逃亡到東甌國(今浙江東南),東甌國國王對漢中央心存歸附,就把劉濞殺了去領賞。這個時候,吳王劉濞的兒子劉駒逃亡在閩越國(福建北部)。建元三年,在劉駒的慫恿下,閩越國發兵入侵東甌國。東甌國撐不住了,向漢朝求救。

說起來,這些國的國王都是越王勾踐的后代,漢初因為幫助過劉邦,特許復國。等于是成立了兩個越人自治區。但是,對于這些自治區之間的事務,漢朝沒有干涉的先例。

此時改革的風波已經過去了一年,改革派的首領田蚡已經以皇親的身份重新走上仕途,成為太尉。劉徹向舅舅尋求意見:“舅舅,這仗咱打不打?”

“越人自己打起來了,本來就是常有的事。他們反復無常,有時候跟中央好,有時候又跟中央唱反調。這樣的事情,不足以勞煩中央軍去武裝干預。秦朝那會兒就不管他們了?!?

劉徹沒有聽到自己樂意的答案,于是一旁的秘書嚴助壯著膽子發言了:“現在就怕沒有力量去救援,沒有恩德去施惠。要是能,干嗎不管他們?當年秦朝連咸陽都管不到了,還管得到越人?現在小國因為點困難來求救,身為天子的皇帝不管,誰去管呢?天子哪來的威嚴去治理天下?”

劉徹開心了,說:“嗯哪,太尉的說法經不起推敲。但是我剛剛繼位,不想拿著虎符去調動郡國的軍隊?!?

漢代的制度,調動地方軍隊,需要虎符、節兩樣東西。此時的劉徹,已經沒了實權,只有節?;⒎诶夏棠棠莾耗亍?

嚴助只有秘密拿著皇帝的節,沒有虎符,去會稽(今蘇州一帶)征調樓船兵和材官兵。會稽郡的太守對嚴助還算客氣,但是一看,欸,沒有虎符……于是就找各種理由推脫。

嚴助沒辦法了,只有來硬的了。二話不說,拔刀斬了一個司馬(郡里面管軍事的一個官),把皇上的情況和想法如實說了,這才征調了樓船材官兵,從海上增援東甌國。

官兵還沒到,風聲就傳到了閩越。閩越王如果與漢朝抗衡那他就是傻子,大軍沒到,就先撤退了。東甌國感激漢中央政府的恩德,表示希望解除自治權,舉國內附。隨后,漢朝展開了移民工作,將東甌的越人往江淮(主要是今天的蘇中、蘇北)一帶遷徙。

這一舉動,為以皇帝為中心的少壯派贏得了聲譽。同年,劉徹決定對民間的情況親自調研,也就是微服私訪。于是每天帶著身邊的騎射能手去田間地頭游樂,自稱是“平陽侯”。當然,說是調研,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說必然帶有玩樂的成分,沒事也會去打打獵,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但是因為經常踩踏田地,引起了地方民眾的不滿,以至于當時杜縣和鄂縣的縣令想要抓捕劉徹,好在劉徹帶著些皇帝的物品,給他們看了之后才免除了牢獄之災。

一次劉徹獨自帶著武器微服出行,前往一個山谷,夜里就近找了一家旅館。山間的旅館條件可以想象,又是夏天,劉徹有點熱,問:“老板,有漿么?”漿是古代一種很香甜、微酸的飲料,貴族解暑必備。

老板覺得劉徹胡攪蠻纏,這大窮山區的,要這么高端的飲料,不耐煩地說了句:“漿沒有!有尿!”

劉徹也沒發作,畢竟不能暴露身份,就獨自去睡了。旅店老板覺得不對,大晚上的,一個穿得蠻好的小伙子來我們這投宿,會不會是個逃犯?想著想著,老板還是覺得不對勁,找來一幫小痞子想把劉徹揍一頓。

但是老板娘覺得劉徹長得不像壞人,還很有涵養,就說:“老伴,我看這個客人不是尋常人,而且又有防備,還是別打他主意了。”老板就是不聽。好在當晚老板娘故意多灌了老板幾壺酒,趁他喝醉了綁了起來,然后叫底下等著的痞子們都回家,并且殺了一只雞請他們吃了一頓。

第二天,劉徹回去后,賞賜這個老板娘一千金,并且任命她的丈夫為侍衛,后來還做了羽林郎(侍衛的一個小頭目)。

考慮到游獵畢竟會損失百姓的資產,在秘書吾丘壽王的提議下,劉徹決定,擴充上林苑,并且已經做好了拆遷的賠償準備工作。雖然東方朔提了反對意見,劉徹也覺得有道理——這樣做確實會給人民帶來不便。劉徹在提升東方朔做給事中(皇帝顧問)后,還是擴充了上林苑。

劉徹這樣做有苦衷,因為只有擴充上林苑,他的軍事班子才能有場地演練。

建元六年五月(前135年),竇太后終于去世了。

說實話,竇太后的舉動也得一分為二地看待。首先,作為一個政治參與者,甚至是景帝時期的當權者之一,文景之治是有她的功勞的。文帝沒有她這個賢內助,宮中儉樸的風氣根本起不來;景帝與梁王沒有她的維系,也不會在七國之亂中那么團結;劉徹沒有她的干預,也不會那么快成長??赡芨]太后確實在政治上趨于保守,甚至是個黃老學的腦殘粉,但是不失為一個偉大的女政治家。我認為,她與呂太后甚至是后來的武則天相比,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僅僅一個月之后,保守黨的丞相許昌、太尉莊青翟以沒辦好竇太后喪事的名義被罷免。劉徹的舅舅田蚡出任丞相。

此時劉徹身邊已經陸續聚攏了各路人中豪杰,吳人朱買臣和嚴助、趙人吾丘壽王、蜀人司馬相如、平原人東方朔、吳要人枚皋、濟南人終軍,這些人善于辯論,學識淵博;身邊的衛尉李廣、程不識都是一代名將,公孫敖、公孫賀、衛青都是潛力股;在學術界,還有以董仲舒為首的儒家勢力撐腰。改革,對于現在的劉徹來說,根本不是難事。

一個新的時代,來了。一個光榮的時代,來了。

品牌: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
上架時間:2019-11-13 16:48:13
出版社:北京明天遠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黎县| 泰州市| 布尔津县| 潼关县| 三门峡市| 张家口市| 辉县市| 怀来县| 塔城市| 宣武区| 阿拉善右旗| 石嘴山市| 奈曼旗| 施秉县| 古交市| 白城市| 泰宁县| 绥德县| 永州市| 白银市| 泰来县| 惠州市| 湟源县| 天峨县| 西宁市| 湖南省| 泗水县| 金川县| 含山县| 汕头市| 华蓥市| 海安县| 九龙城区| 宽城| 新营市| 香港 | 三都| 大方县| 满洲里市| 宝丰县| 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