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本書誕生的來龍去脈
幾年前,一個春天的早晨,我在倫敦戴薩特酒店用餐。像往常一樣,我準備瀏覽一下《晨報》的各個專欄,從中找點有關美國的消息。以前一直找不到半點線索,但那天早上,我卻意外抽到了幸運簽。
還記得已故的“下議院之父”奧康納嗎?他生前在《晨報》開設了《英雄往事》專欄。就從那個特別的早晨開始,這個專欄一連好幾天連載了亞伯拉罕·林肯的逸事,只是避開了政治活動話題,而是談論一些私人問題。比如,他的傷痛、他的挫敗、他的貧困、他對安妮·拉特里奇的摯愛以及他與瑪麗·陶德的悲劇婚姻。
我興趣盎然地閱讀著這些文章,結果感到很意外。二十歲之前,我生活在林肯家鄉附近的美國中西部地區,而且一直喜歡研究美國歷史,按理說,我應該對林肯的生平了如指掌,可是,讀完這一系列文章之后,我發現自己對這位偉人老鄉一無所知。實際上,作為美國人,我來到倫敦,在報紙上閱讀了一位愛爾蘭作家撰寫的專欄文章之后,才有了一個領悟——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林肯的一生最為傳奇。
難道唯有我如此無知可悲嗎?我很想知道,也很快得到了答案。不久之后,我和我的美國同胞展開了討論,結果發現他們對林肯的了解和我一樣少得可憐,他們只知道:林肯出生在一個小木屋里,少年時每天都要徒步好幾里路去借書,晚上舒展四肢,躺在壁爐前的地板上熬夜讀書;他劈過柴,當過律師,講過有趣的故事;他說做人要真誠踏實,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老實巴交的小伙子”;他曾與道格拉斯法官辯論,他曾當選美國總統;他喜歡戴著絲綢大禮帽,他廢除了奴隸制;他曾在葛底斯堡發表演說,還說想知道格蘭特將軍喝的威士忌是什么牌子,他打算給其他將軍也送幾桶同牌子的酒;最后,在華盛頓的一家劇院里,他被刺客布斯槍殺,不幸身亡。
《晨報》上的專欄文章激發了我的興趣,我前往大英博物館的圖書館,翻閱了大量關于林肯的書籍。我看的書越多,就越著迷于林肯的奇聞逸事,最后決定自己也寫一本林肯傳記。我知道,如果要像學者和歷史學家那樣撰寫一本學術性著作,那我缺乏最基本的素養、激情和專業水平。此外,我個人認為沒必要再寫一本類似的著作,因為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此類優秀作品了。在大量閱讀之后,我計劃簡潔地介紹林肯一生中最吸引人的故事,供那些忙碌的人們閑暇時閱讀。我希望自己可以勝任這本書的撰寫工作。
在創作初期,我先在歐洲寫作了一年,之后在紐約寫作了兩年。但是最后,我把前三年的手稿撕碎了,并扔進了垃圾桶。接著,我去了伊利諾伊州,在林肯曾經懷揣夢想并為之奮斗的地方,我重新奮筆疾書。我和林肯的父輩們生活了好幾個月,這些人曾經幫助林肯開墾土地、建造籬笆、把豬趕到集市上去賣。此外,我還仔細研讀了破舊不堪、字跡模糊的書籍、信件、演講稿、廢報紙和發霉的法庭案卷,以便更深層次地了解林肯。
我在彼得斯堡小鎮度過了一個夏天,因為小鎮距離重建的新塞勒姆村只有一英里之遙,林肯就是在那里度過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也養成了影響其一生的重要性格。在那里,他經營磨坊和雜貨店;在那里,他學習法律、當鐵匠、做斗雞和賽馬裁判;在那里,他有了自己的初戀,經歷了心碎的瞬間。
新塞勒姆村是一個小村子,只存在了十年,最繁榮的時候,村民也不足一百人。林肯離開之后不久,這個村子就成了廢墟。大半個世紀以來,腐爛的小木屋成了蝙蝠和燕子的歇息港灣,荒蕪的草地成了牛群的露天食堂。
然而,就在幾年前,伊利諾伊州政府把這個村子圍起來,建了一座公園,在公園里造了幾間小木屋,還原了一百年前的模樣。如今,那個被廢棄的小村莊頗有幾分林肯時代的韻味。
白橡樹依然聳立在這里,林肯就曾在樹下學習、休憩、談情說愛。每天早上,我帶著打字機,開車從彼得斯堡來到這里,在白橡樹下寫故事。在這里寫作真是愜意啊!蜿蜒的桑加蒙河水從我面前流過;周圍是如茵的綠草、蒼翠的樹木,還有鵪鶉在鳴唱,歌聲悠揚動聽;藍鴉、黃鸝、紅雀在林間飛過。此時此刻,我仿佛感受到林肯就在我的身邊。
夏天的夜晚,我會獨自一人來到這里,聆聽夜鶯在桑加蒙河畔的林間歡唱,觀看月光在夜幕中勾勒拉特里奇酒館的倒影。我不由自主地想象著一百年前的這個夜晚,年輕的林肯和美麗的安妮手牽手在月光下漫步的情景,聆聽夜鶯的美妙歌喉,迷醉于令人神往的海市蜃樓。我深信,新塞勒姆就是林肯邂逅一生至愛的地方。
當我開始動筆刻畫林肯最心愛的姑娘時,我便帶著小折疊桌和打字機,驅車在鄉間小路上行駛,一路經過養豬場、養牛場,最后來到安妮·拉特里奇的墓地,這是一方靜謐之地,如今已經完全荒蕪,而且雜草叢生。于是,我扒開藤蔓、修剪雜草、清除荊棘,然后靠近墳墓去寄托哀思。林肯曾經在這里黯然落淚,在這里開啟了他戲劇人生的旅程。
本書的創作經歷十分坎坷,很多章節都是在春田鎮完成的;有些章節是在林肯故居——記載了他十六年悲傷歲月的老木屋里寫成的;有些內容是在林肯創作第一次就職演說的辦公桌前完成的;還有一些內容則完成于林肯當律師以及跟悍婦妻子爭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