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人生就如一盤棋,如果想贏得一盤棋,不僅要將整個棋盤上的棋子弄清楚,還必須看透對手走每一步棋的目的,從而對其之后的布局有正確的判斷,象棋高手往往都知道這個道理。俗話說“高手前后看三步”,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然而,人并不是都直接地表現(xiàn)自己,否則“知己知彼”也就不會成為一種兵法中的謀略,而只是平常事而已。
我們都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是積極的、正面的。為了樹立形象,為了辦成事,人們常常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偽裝自己。戴著面具生活,已經成為現(xiàn)代人類社會的常態(tài)。例如,如果司機由于違章駕駛而受到交警訓斥,盡管心里很不高興,但為了避免把事情弄得更糟,只能對其笑臉相迎,表現(xiàn)得服服帖帖;一對在家中大搞“冷戰(zhàn)”的夫妻,一旦有客人到來,都會裝出開心的樣子,熱情地迎接貴客。所以,分析和琢磨他人行事及心理的規(guī)律和特點,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準確地認識和理解身邊人的行為,也可以成為我們樹立更佳形象的助力,在社會人際交往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能夠控制住自己的微行為,徹底解讀對方復雜的內心活動,則無異于擁有了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足以使你“笑傲四海”,縱橫天下。
如果你在此方面不能做到游刃有余,就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一個又一個的人際關系陷阱,受到傷害;同時,由于你的過于單純,對外界沒有防備,也會使你自己成為他人眼中的“透明人”,因容易被人了解和看透而無法占到先機。通俗地說,人際交往就如同一起打牌,而天底下最難以預測的一張牌,就是對手的“底牌”。“底牌”是人們保護自己、打擊對手的殺手锏,對手費盡心思掩蓋它,我們卻要想方設法地探得它。未雨綢繆,在對方亮出“底牌”之前想出好的對策,這樣做,有利于避免被他的“底牌”擊敗。
那么,如何做到知己知彼,就成為我們要研究的第一課題,也是本書所要講述的主要內容。想要知己知彼,方法有多種,但最有效的一種是讀取身體的微反應。一個人不經意間的肢體動作最能夠透露他內心的真實想法,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他真實的內心。例如:情感趨向、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在遇到有效刺激的時候,人們總是難以控制自己的身體反應,就像我們被開水燙到之后馬上會縮回手一樣,在你的頭腦意識到“疼”的念頭之前,手已經條件反射地退了回來,這是人性最自然的流露,難以作偽,這也因此成為我們讀懂他人的利器。這一原理其實早已經被世界頂級警方應用了很久,只是沒有普及到日常生活中來。
本書講述了幾種典型的身體微反應,分析了其發(fā)生的機制和應用的領域,以便給讀者以提示和啟發(fā)。我們可以靈活地運用微反應心理學,不動聲色地分析與我們交往的人,尤其是那些你還摸不透的人。比如,有一個學生期末考試沒及格,到教授家里求情,他應該根據教授的表情和身體語言探知教授的態(tài)度,從而判斷自己該以何種“策略”打動教授的心;面對一個自己喜歡的異性,就可以借助一些細小的身體語言窺探對方的心,以判斷二人關系的發(fā)展趨勢;在談判桌上,雙方正為了價格的分歧陷入僵局,這時候可以從對方的指尖和腿部動作來判斷他是真發(fā)怒還是假意抵抗。
同樣重要的是,想要在社會上站住腳,我們就不能一味地單純下去,要學會控制和掩藏自己的微反應,當別人看不透我們的時候,自然就不會輕易采取行動。例如,在單位里被表揚的時候,我們不要輕易地流露出得意的表情,也要避免“勝利反應”的肢體動作,這樣就不會讓別人產生一種被比下去的感覺,從而避免了別人對我們的敵意;剛離開校園的年輕女孩,一定不要露出嬌怯、可愛的姿態(tài),因為在職場里,“安慰反應”是一大忌,會讓人感到你的能力較弱,缺乏強大的氣場,而不敢委以重任。
以棋為喻,我們的生存與人際關系,猶如與人下棋。在這個棋盤上,如果我們能把握對手的意圖,就能贏取主動,進而掌握全局,應對可能發(fā)生的變化。其實,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就可以被稱為智者,他們明白自己及對方的最終目的,了解對方的動機、意圖和心態(tài),以及將要采取的策略。這并不是要教人學會欺詐,更不是說與人交往不講究誠信。畢竟世事復雜多變,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卻萬萬不可無,這是做人的原則,也是保護自己的方法。
在這個世界上,雖然人性復雜難以洞悉,但是只要掌握了微反應心理學的知識,安全而精彩地行走社會并不難。